高温炒菜易致癌症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在日常烹饪中,当油温达到 200℃甚至更高时,食材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成分会发生热解和热聚反应,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例如,常见的苯并芘,它就是在高温油炸、烧烤等过程中大量生成的。这些致癌物质会随着烹饪产生的油烟进入呼吸道,长期吸入后,会在肺部等器官积累,增加患肺癌等癌症的风险。尤其对于厨房环境不佳、经常长时间高温炒菜的人群,如厨师等,患癌的概率可能会更高。所以,为了我们的健康,在炒菜时应尽量避免高温烹饪,控制油温,减少油烟的产生,同时保持厨房良好的通风,以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高温炒菜易致癌症
“油”是人们每日必吃的食物,因此它的用法是否科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当,日积月累甚至可能引发癌症。
误区1:高温炒菜
很多人炒菜时喜欢用高温爆炒,习惯于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炒菜,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高温油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建议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烟。
误区2:不吃植物性食用油,或者不吃动物油
如果没有油,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的缺乏,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人体的健康。一味强调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也是不行的。在一定的剂量下,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误区3: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
现在,一般家庭还很难做到炒什么菜用什么油,但我们建议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误区4: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人群,用油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对于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特殊人群来说,我们更强调的是选择植物油中的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在用油的量上,也要有所控制。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