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硬皮病,是“寒湿”堵住了!温阳祛痹方剂,专调皮肤硬肿、关节僵硬、肤色暗沉。

当皮肤逐渐变得紧绷、硬化,甚至影响关节活动时,这不仅是现代医学的难题,在中医看来,这往往是外邪深入,凝结于皮肉筋脉的征象。硬皮病所表现的皮肤硬肿、关节僵硬,其核心病机常与“寒湿”邪气壅阻密切相关。

探其源:寒与湿的层层枷锁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依赖阳气与气血的顺畅流通,以温煦和濡养全身。若人体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寒湿这类阴邪便会乘虚而入。

寒性收引凝滞,湿性重浊黏腻,二者结合,如同在身体里灌入了冰冷的胶水,阻滞气血通道,导致肌肤失养,逐渐变得板硬、肿胀,关节屈伸不利。患者肤色常呈现蜡样光泽或暗沉发紫,正是气血不通、寒凝血瘀的外在表现。

观其症:一位患者的辨证分析

曾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双手及面颊皮肤紧绷硬化数年,触之如皮革,手指关节僵硬,遇冷后指尖颜色变得青紫,伴有畏寒怕风、周身困重的感觉。观其面色,白中带黯,缺乏血色。察其舌象:舌质淡紫,舌苔白腻。

此为典型的寒湿痹阻,兼有血瘀之证。寒湿之邪郁闭于肌表,阻塞经络,故见皮肤硬肿;气血遇寒则凝,运行不畅,故见关节僵硬、肤色暗紫、舌质紫黯;阳气被遏,不能温煦周身,故见畏寒怕冷。

立其法: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治疗此证,关键在于一个“通”字。需用温热的能量化解寒凝,用流通的药物驱散湿浊,并疏通瘀堵的血脉。治法当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为核心。

据此,遣方用药需如春日阳光,融化冰封大地。方中常用桂枝、附子等药,它们性味辛热,如同体内升起的一轮太阳,旨在温通经脉,驱散深层寒邪。

同时,配合威灵仙、羌活等风药,其性善走窜,能祛风除湿,开通腠理,将困阻在肌肤的湿气透发出去。

再者,佐以当归、鸡血藤等养血活血之品,如同为瘀阻的河道清淤,使血液重新畅流,濡养僵硬的皮肤与关节。

稍佐白术、茯苓健脾燥湿,以绝湿邪内生之源。

全方合力,共奏温化寒凝、软坚散结、流通气血之效。

面对硬皮病这一顽疾,中医并非简单地软化皮肤,而是从整体出发,着眼于祛除寒湿病根,恢复人体阳气与气血的正常功能。通过温通之法,为身体解冻,让气血重新润泽肌肤与关节,为改善病情、提升生活质量提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调理途径。

(温馨提示:本文仅供参考,所涉方药为辨证示例,硬皮病证型复杂,请务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诊疗用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硬皮病,是“寒湿”堵住了!温阳祛痹方剂,专调皮肤硬肿、关节僵硬、肤色暗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