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开始大量调兵,从大西南运送兵力到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其中不乏装备有美式武器的部队。总的来说,这些美械部队的装备水平参差不齐,但其中有13个军的配备相对较好。美式装备较为精良的部队包括新1军和新6军,这些部队曾是驻印军系统的一部分,装备最为先进;另外,第2军、第8军、第53军、第54军、第71军等,也在美械化方面表现出色。而其他一些主要部队,如第5军、第13军、第18军、第73军、第74军和第94军,也都换装了美械装备。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陆续将这些美械化部队派往东北。在这些部队中,新1军、新6军、第13军、第53军、第54军、第71军等,成为了东北战场的主力部队。更有一些特定部队,如第5军第200师的一个团,随杜聿明一起前往东北执行警卫任务,第94军的一部分兵力也参与了东北战斗。
这些美械部队在东北战场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尤其是在火力上。除了配备普通步枪外,他们还拥有更多的冲锋枪、火炮和其他重型武器,火力非常强大。更重要的是,除了强大的武器装备,这些部队的弹药补给也十分充足,甚至有配套的汽车来进行弹药运输,确保战斗时火力不间断。此外,作为中央军的嫡系部队,他们还能在必要时获得空投弹药的支援。
有了强大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弹药补给,美械部队在战场上不容易被消灭。然而,正因为如此,如果能够成功歼灭这些部队,特别是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就能够缴获大量的战利品,包括成吨的子弹。举例来说,在1947年东北夏季攻势的第一阶段,怀德和大黑林子之战中,东北我军就缴获了多达500万发的子弹。
怀德城的战斗是这场攻势中的一个关键战斗。驻守在怀德的国民党军由新1军的第30师第90团和保安第17团组成,总兵力大约5000人。我的部队主要由第2纵队的第4师、第6师组成,并且有西满军区炮兵团支援,兵力和炮火优势十分明显。虽然第90团的战斗力较强,保安第17团则相对较弱,但由于我的部队实力强大、行动迅速,怀德城的战斗迅速展开并于5月17日下午解决了战斗。此战虽然缴获了一部分弹药,但要达到500万发的规模还不够,关键还在接下来的大黑林子之战。
在大黑林子战斗中,我军成功包围了前来增援的国民党第71军。第71军的精锐部队被第2纵队的第5师迅速阻击,并被困在大黑林子附近,无法展开有效反击。经过短短几小时的激战,第71军几乎全军覆没。战斗虽然迅速,但敌军的弹药补给被我军截获,包括大量的弹药和运输车辆。
不仅如此,在战斗的余波中,公主岭等地的仓库里还缴获了一批弹药物资。由此,怀德城到大黑林子战斗,再到解放公主岭等地的战斗,我军总共歼灭了17000多人,缴获了500万发的子弹,极大地补充了我军的弹药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美械部队的火力强大,但他们在快速作战中的应变能力较差,尤其是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往往会出现混乱和不组织有效反抗的情况。第71军的溃败就是一个明显例子。正因如此,我军在四平攻坚战时,曾因过于轻松的歼灭战而误判敌军的兵力和战斗力,这也是在后续战斗中所需要吸取的重要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