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3477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顶级专家自杀,暴露国内外精神医学的悲哀
02、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03、打破困局:掌握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杰出的精神病学专家——诺兰·威廉姆斯自杀离世,年仅42岁。
威廉姆斯曾公开说过:“我的期望,是在有生之年,能够彻底改变精神疾病的治疗格局”;
“通过研究大脑网络层面的差异,我们的目标是为那些承受了太久痛苦的人们,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直以来,威廉姆斯都致力于帮助病患对抗精神疾病,获奖无数。
但就是这样一位权威、顶级的美国精神科专家,最终却未能拯救自己的精神心理问题!
网友忍不住感慨:医者不自医,太可惜了!
无独有偶,广州有一位曾经发誓要珍惜生命、想尽办法阻止别人轻生的人——陈云清。
他写过一本书《珍惜生命——论中国的自杀问题》,书里研究了自杀的类型、性质、怎么紧急干预。
他还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防治自杀的机构——广州市“培爱”防治自杀中心,他是中心负责人,挽救过上百名轻生者。
可这位干预自杀的心理专家,最后却在1997年自缢身亡。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不管威廉姆斯,还是陈云清自杀身亡,这都是对国内外精神心理领域最大、最沉重的讽刺!
他们一身专业的精神医学、心理学知识,为什么最后连自己也救不了?
今天这篇文章结合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深入分析威廉姆斯自杀的部分真相,希望这个悲剧能给网友们带来启发。
01、顶级专家自杀,暴露国内外精神医学的悲哀
威廉姆斯自杀后,很多人猜他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
可问题是,美国的精神医学已经是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中的最高水平了。如果全世界的精神医学有“鄙视链”的话,美国就站在最顶端。
国内外精神心理领域的“鄙视链”
威廉姆斯作为美国的顶级精神科专家,他都没能治好自己的病,这是否意味着,这种病就是治不好的呢?
威廉姆斯是罹患抑郁症,还是双相障碍之类的精神疾病,这目前没有公开的信息。
不过,这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威廉姆斯为何会选择自杀。真正的原因,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但掌握了精准心理学,能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去理解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后,我们可以基于目前所获得的信息,深入分析背后的部分真相。
首先,威廉姆斯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脑科学,从生物学因素的方向,去研究精神疾病的治疗。
斯坦福大学官网上诺兰·威廉姆斯的部分简介
虽然他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他的团队研发了斯坦福加速智能神经调节疗法,这是世界上首个针对难治性抑郁症的非侵入性快速起效疗法。
而且,威廉姆斯还获得了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学会和大脑与行为研究基金会等机构颁发的奖项。
但尽管如此,他至今都未找到快速治疗精神疾病的真正有效方法。
某个程度上,他做的事情跟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差不多的。
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家牵头发起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投入了30年时间与大量资金。
这背后其中一个很大的目的,是国外主流精神医学的研究人员想找出导致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的致病基因。
可是,啪啪打脸了——人类基因测序早就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早就实现了,但还是没找到所谓的精神障碍“致病基因”。
国外不少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已经开始反省:精神障碍“致病基因”是不是跟“皇帝的新装”一样,根本就不存在!
而且,“人类基因组计划”在2000年就完成了,寻找精神障碍“致病基因”失败的综述,至少在2024年就已经广泛传播了,甚至更早。
作为美国顶级精神科专家,威廉姆斯肯定已经看到了这篇综述,这会对他造成极大的打击!
他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一生努力的方向,到头来竟是一场“海市蜃楼”!
这相当于他的“三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甚至是精神支柱崩塌了。
他会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中,甚至怀疑自己这一生有何意义——那些寻找精神疾病致病基因的专家白白浪费了30年,人的一生有几个30年?
他会为这些专家付出的努力、浪费的时间感到惋惜,同样也为自己感到惋惜,这会使他更加痛苦。
当然,他自杀的背后往往还有其它原因,比如家庭、人际关系等等,但目前媒体未披露更多的信息。
02、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其实作为美国顶级精神科专家,威廉姆斯有一个很大的不足——他是很努力很努力,目标也很远大,但努力的方向出现了重大问题。
就像“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努力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无功的,而且离真正的方向越来越远。
威廉姆斯很可能并未意识到,在精神疾病的研究上,他同其他国内外精神科大夫一样,都犯了哲学上的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
如果他认为精神心理障碍的根源是生物学因素,这其实就是把人简单、粗暴地当成了一台生物机器,忽视了更重要的心理社会因素。
虽然他的研究和创新为他赢得了大量荣誉,拿奖拿到手软,但这都是表面的喧嚣。说到底,这些所谓的成绩还是没能让他抵达精神疾病的真正根源。
他在这条路上面走了很久、很久,反而离真相越来越远了,更没有触及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甚至都没能实现“病因学诊断”的层次。
对精神心理障碍的理解可以分为4个认知维度
可以看出,不仅仅是威廉姆斯,绝大多数国内外精神科大夫都犯了一样的错误,并且也不自知。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结论公开后,小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科专家至少敢于自我反省,意识到曾经努力的方向出错了。
但国内的精神科专家对此却一声不吭,甚至不愿意面对现实,还总是把“基因遗传”挂在嘴边,把治疗效果不好的责任“甩锅”给遗传。他们的水平可想而知了。
有些科研人员撞了南墙还不回头,又搞出一个“表观遗传学机制”——不是患者的基因有问题,而是有一些不良的基因表达遗传给了下一代。
可这个“基因表达”是后天环境可以逆转的,吃药、心理治疗、就连你呼吸的空气、熬夜的生活习惯,都能让它改变!
这玩意儿后天能变来变去,还能算是咱们老百姓理解的“基因遗传”吗?压根儿不是一回事!
说得直白些,所谓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就是一块“遮羞布”,是想掩盖这么多年来相关科研人员研究无果的尴尬。
没找对努力方向的人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前中国首富陈天桥,格外引人注目。
陈天桥,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天桥得了惊恐障碍后,开始钻研医学、心理学,他大吃一惊——人们对大脑和意识的认知,居然和50年前没多大差别,连真正病因都没搞明白!
这真是太落后了!
他决心改变现状,向美国的脑科学科研机构大笔大笔地砸钱,网传他至少砸了10亿人民币。
这份努力和付出确实值得点赞,可惜从目前来看,陈天桥还是没找对方向。
他依旧盯着生物学层面找病因,在相关科研里烧了很多钱,也没取得啥突破性发现。后来,他干脆转向佛学了。
其实,很多国内外顶级的精神科专家越往上走,就越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才能研究出真正高效的、科学的治疗方式。
陈天桥的迷茫和失望,这完全可以理解。
可他找不到答案后,就要转向宗教信仰和玄学吗?这明显是非常不理性的。
03、打破困局:掌握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
除了国内外精神医学界感到迷茫外,国内外心理学界也面临一样的困境。
上文提到的国内外防自杀干预的先驱者——陈云清,他的自杀就暴露了传统的现代心理学,包括病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低效。
而且,现在离陈云清自杀离世已经大约30年了,可国内外心理学还是没有明显的进步,仍旧拿不出解决精神心理问题的真本事。
很多请得起国内外顶尖精神科专家、心理学专家的明星、名人,还是备受精神心理障碍的折磨,最后自杀离世,比如“一代天后”李玟、“哥哥”张国荣等。
这是对国内外主流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极大讽刺!
不过,希望患者及家属别因为这些人间悲剧而感到绝望,误以为精神心理障碍真的治不好。
精神心理障碍能不能真正康复,这跟物质财富没有直接关联。
最最最关键的是,患者和家属要掌握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深入地了解到,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的真正根源是后天的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
只要有意识地、逐步地修复患者经历中的病理性记忆,真正的康复就在前方。
对于学生患者来说,父母进行有效的“自我家庭治疗”,必要时结合精神科药物,引导患者建立起高逆商,这就是有效的康复路径!
虽然,如果只凭借患者、家属自身的努力,这个过程往往会比较长;
但只要方向对了,只要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所付出的努力就是有意义的,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