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对白衣天使的憧憬与对未知的忐忑,我来到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开启了我的实习路。第一次身着护士服站在护士站,我仿佛闯入一片陌生领地。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仪器发出规律的滴答声。我不知所措地站着,手脚不知如何安放。
幸运的是,护士长用温暖的笑容融化了我的不安。她带领我们这群“护理新人”探索病区每个角落,细致讲解环境布局,耐心示范如何得体敲门、如何有效沟通。这份细致的关怀,让我们忐忑的心安定下来。
总带教老师欣言就像我们坚实的“灯塔”。她从不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手把手、点对点地将临床知识烙在我们心中。在带教过程中,她一遍遍地强调“三查七对”,要求我们反复核对每个环节,直到我们形成肌肉记忆;讲解无菌操作时,她目光如炬,从开包手法到镊子传递角度,每个细节都不容出错;面对职业暴露风险,她条理清晰地给我们讲解预防与应急流程,教会我们在保护患者的同时要注意自身安全。
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老师们更是倾囊相授。欣言老师和病区的各位老师,运用生动的临床实例,将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转化为鲜活的判断依据——无论是评估患者意识的细微变化,还是精准测量与解读瞳孔数据。她们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诠释:护理不仅是专业技术,更是心与心的联结。
在神经外科三病区这个大家庭里,动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我尤其记得那位因摔伤住院的9岁女孩——疼痛让她的脸庞皱成一团,眼里蓄满泪水。这时,护士长俯身取出彩笔和画册,轻声安慰:“我们来画一位勇敢的小公主,好不好?”女孩渐渐拿起画笔,笔尖在纸上缓缓移动,专注的神情逐渐替代了先前的恐惧。
几天后,小女孩将一幅题为“天使护士长”的涂鸦送到我们手中。那稚拙的线条与纯真的笑容,触动了每个人的心。出院时,小女孩踮脚在护士耳边轻声道:“谢谢姐姐,你们打针不疼,就像动画片里的守护天使。”这句稚嫩却真诚的话语,如暖阳洒入心间,不仅消散了连日奔波的疲惫,更让我初次感受到这份职业带来的温暖。
病区里的温暖还有很多:6床的阿姨虽然被病痛折磨,却总在我们忙碌时投来微笑,轻声说:“有你们在,我很安心。”13床的爷爷每次护理后,总会紧紧握住我们的手,浑浊的眼眸里充满了无声的信任。这些平凡的瞬间如同黑夜中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匆忙的脚步,更点燃了我们心中不灭的火焰——以专业与爱心,守护每一个生命。
回望实习历程,我恍然发觉,当初那个站在护士站旁手足无措的“小白”,已在老师们的悉心带领下悄然成长,从铺一张床单都手忙脚乱到能相对清晰地评估瞳孔反应;从面对患者时紧张得辞不达意到学会用老师所教的方式温和交流;从对“三查七对”感到陌生烦琐到在每次操作前下意识地默念流程、反复核对。虽然我与老师们的水平相差甚远,但那份扎根于心的严谨习惯与日渐坚定的专业自信,已然成为这个秋天最珍贵的收获。
即将转科,我的心中满怀不舍与感激。感谢老师们毫无保留的指导与温暖包容。在神经外科三病区,我读懂了护理:它既是严谨的科学,也是流淌于指尖的温度;是精准的技术,更是发自内心的关怀。这份专业与人文交融的力量,将指引我一路前行。(作者系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习生,文章由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王玲玲、曾宪焕指导)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