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健康中国·行走江西|外引内联铺就“健康路”

开栏的话

“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度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卫生健康服务的能力水平、可及性、公平性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了持续改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立足新的历史坐标,各地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瞄准群众所需所盼,不断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优化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即日起,健康报推出“行走健康中国”系列报道,展现各地改革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井冈山到赣江源,从鄱阳湖到庐山岭,一条条“健康路”跨越山川与河流,覆盖城市与乡村,遍布赣鄱大地。

从向外引援“借力登高”,到向内改革“强基固本”,江西省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健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就医从“有”向“优”发展。

近日,健康报“行走健康中国”报道组走进江西省多家医疗卫生机构,探寻“健康路”上的幸福景象。

“家门口看名医”可及可感

在赣南革命老区瑞金市,17岁的张婷(化名)在瑞金市人民医院确诊患上“甲亢”后,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但病情却反复波动。为此,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瑞金市人民医院开通的“上海瑞金诊室—江西瑞金专线”远程门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为张婷调整了用药方案。如今,张婷病情好转。重拾笑容的她说:“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上海的专家。”此次远程就诊,张婷仅付了11元挂号费。

在南昌市,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专家指导,左心室辅助植入技术已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落地应用。这项曾让江西患者辗转北上广才能做的高难度手术,如今已在院内常态化开展。回想起术前的痛苦经历,终末期心衰患者吴先生感慨万千:“不出远门就把这么大的手术做了,感觉心里卸下了重担。”

在赣州市,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专家长期驻点指导下,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为82岁的重度心脏瓣膜病合并多种高危疾病患者王爷爷,成功实施经心尖微创瓣膜置换术(TAVR/TMVR)。这项高难度的微创技术无需开胸和体外循环,大大减轻了患者不适。出院时,王爷爷感慨地说,这把年纪还能做心脏大手术,多亏了外省的医疗专家。

在赣州市于都县,长期左踝关节肿痛的张大爷在于都县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且病情已发展至终末期。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口帮扶下,于都县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团队为张大爷成功实施了高难度四级手术——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术后,张大爷难掩内心的激动:“完全想不到,县里能做这么复杂的手术,让子女少操了不少心。”

在全省“肺癌筛查与早期干预”民生实事项目中被确诊为早期肺癌的王先生,近日来到于都县人民医院就诊。该院胸外科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在48小时内为该患者成功实施了胸腔镜手术。“要不是免费筛查,根本不会关注到这个无声的疾病。”王先生说,更令他感到安心的,是从筛查到诊治的全流程医疗服务。

从上海瑞金医院与瑞金市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开通远程门诊专线,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共建院区,成立肺癌专病中心、心衰综合诊治中心;从赣州市依托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打造两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吸引外省500余名专家进驻,开展700余项新技术,到于都县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走过9年对口支援历程,向上对接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向下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江西省以“外引内联”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逐渐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现实。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龚建平介绍,聚焦本省外转率高的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该省引进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建设7家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中部地区临床诊疗高地;扎实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全省81个县(市、区)共组建88个县域医共体,96.15%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服务能力,其中42家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

民之所盼,医改所向

实现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转变,江西省依靠从省外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推动新技术项目落地,更有赖于在省内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回应民之所盼。

近年来,瑞金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和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借鉴三明医改经验,瑞金市系统性整合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资源,组建瑞金市总医院,由市分管领导兼任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执行力;建立“总院﹢院区﹢分院”的市、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总院设立“两办七中心”并核定编制,从卫生健康、医保、财政部门及各医疗机构遴选骨干人员集中办公,破除体制壁垒,构建全市医疗卫生“一盘棋”发展格局。

“紧紧围绕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推动服务提质增效。”瑞金市副市长黄发亮介绍,该市完成市属3家医院和5家分院的迁建,新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公立精神卫生中心建设,推动市级医院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建成市级及6个乡镇慢性病管理中心,引入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和“瑞小康”微信小程序,实现居民健康信息一键可查、规范管理,持续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抚州市南城县打破各家医院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旧格局,实行“一套班子、一个法人、统一行政体系”管理,形成了高效的“指挥中枢”,为医共体顺畅运行奠定组织基础;成立县中心药房,实现药品耗材统一采购、配送、付款,通过以量换价降低成本、让利于民,自去年7月起累计为慢性病患者免费提供28种、超290万元的基础药物,惠及14万余人次;制定60多项统一服务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专家下沉、人员上派等方式,提升医共体内医疗同质化水平。

“这让我们从过去的‘单兵作战’变成了现在的‘集团作战’。”南城县副县长周健说,其最终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让南城百姓享有更优质、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聚焦“一本账”惠民,吉安市遂川县释放医防融合新效能。该县副县长彭水生介绍,该县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节约共享、超支分担”机制,实现医共体药占比下降23.72%,节约费用4000余万元;强化慢性病管理,建立慢病管理中心,创新开展“入户听诊”服务,基层首诊率提升至73%,异地就医基金支出同比下降11.55%。

素有“中国药都”美誉的樟树市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推动中医药服务与医共体建设深度融合,构建以樟树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让“镇镇有医馆、处处可把脉”的中医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樟树市副市长朱凤英介绍,该市实施“名师带教”“内培外引”战略,制定《樟树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三年实施计划》,实现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培训全覆盖,中医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从向外引援“借力登高”,到向内改革“强基固本”,江西省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仅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更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内核,着力破除体制壁垒、优化运行机制、夯实人才根基,激活内在发展引擎,为医疗服务持续提质增效注入不竭动力。

龚建平表示,下一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将继续以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重要抓手,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努力把健康江西建设的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夯实健康根基。

文:健康报记者 杨世嘉 王朝君 通讯员 杨博雯 肖冰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健康中国·行走江西|外引内联铺就“健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