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唐宣宗死前,想让第三子登基,为何长子却成为皇帝?

在公元846年3月,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以皇太叔的身份继位。经过了13年精心治理,唐朝在他的领导下逐渐恢复了国力,史称“大中之治”。然而到了859年,唐宣宗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接近生命的尽头。在临终前,他做出决定,让第三子继位,但这个遗愿最终未能实现,取而代之的是他的长子登上了皇位。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一、唐宣宗病重

唐宣宗在疾病中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在他生病期间,当时尚未继位的光王李怡,得到了宦官马元贽的支持,这帮助他最终登上了皇帝宝座。唐宣宗在治理国家上总体表现不错,虽然也有一些失误。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像唐武宗一样,迷信起了仙丹和药方。他曾派宦官前往魏州,向道士韦澳请教:“您有何种药术?可否将药方口述?”韦澳回答说:“方士所用的药方不可轻信,金石类的药物有毒,不宜服用。”然而,唐宣宗并未听从建议,反而更加沉迷于这些丹药之中。

859年5月,唐宣宗因服用了太医李元伯所献的仙丹而中毒,病情迅速加重,导致他渴望饮水,却体内干燥,无法起身处理政务,超过一个月的时间都未能上朝。唐宣宗非常后悔,只能借鉴唐武宗的经验,提前选定继承人,避免宫廷内外发生纷争。

二、谁将继位?

根据封建王朝的规定,继承人应该由嫡子继位,“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唐宣宗虽然有12个儿子,但却没有一位嫡子,因为他从未册封过皇后。既然没有嫡子,就应该按照惯例由长子李温继位。但令人意外的是,唐宣宗即位后仅仅册封李温为郓王,之后便再没有提及立储之事。显然,唐宣宗并不偏爱这个长子,因此迟迟没有为李温立太子的事宜。

在唐宣宗的12个儿子中,有两位深得他宠爱。一个是次子李渼,但他在大中六年去世,唐宣宗为他追谥为靖怀太子;另一个是四子李滋。唐宣宗非常宠爱李滋,尽管他没有正式册立李滋为太子,却让李滋继续住在大明宫,并特别安排了郑漳和李邺为李滋授经,五日一次拜见。而李温则被安排住在宫外的十六宅。即使如此,唐宣宗仍然未正式立李滋为太子。

三、宫廷内乱

唐宣宗深知,自己能够成功登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依靠了宦官们的支持。因此,在临终前,他秘密召见了三名亲信宦官,商议推举李滋继位的计划。这三人分别是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三人联合起来,计划首先除去那些与自己不同心的宦官,特别是左军中尉王宗实。

然而,王宗实手握神策军,迅速集结兵力进入宫中,并成功控制了宫门。他指责王归长等人假传圣旨,随即命令将郓王李温接入宫中,宣告他继位成为唐懿宗。而王归长、马公儒和王居方则被杀害。

由此可见,唐宣宗在处理继承问题上缺乏果断,宦官之间的争权斗争最终导致了唐朝宫廷的混乱。与唐宣宗的先祖李世民相比,他的治理显得过于软弱和不足,最终导致了这场几乎让国家陷入混乱的继位风波。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唐宣宗死前,想让第三子登基,为何长子却成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