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近期北京多场秋雨,让仲秋寒意愈浓。急诊室同时也迎来了很多哮喘发作的患者。雷暴哮喘您听说过吗?过敏患者应如何应对?
什么是雷暴哮喘?
雷暴哮喘是指雷暴天气期间或之后短时间内,哮喘发作或呼吸道症状(如喘息、咳嗽、呼吸困难)显著增加的现象。它通常与高花粉浓度有关,尤其是草花粉。最早的大型雷暴哮喘事件记录于1983年的英国伯明翰,而201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暴发事件(近万人就诊、10人死亡)则让这一现象引起全球关注
雷暴如何“触发”哮喘?
1.花粉的“爆破效应”
雷暴来临前,上升气流将花粉颗粒带到云层底部。潮湿环境使花粉吸收水分并膨胀,随后在雷暴的下降气流中坠落。过程中,花粉因压力变化破裂,释放出大量微小颗粒(直径<2.5微米)。这些颗粒携带过敏原,可深入人体呼吸道深处,甚至进入肺部。
2.双重攻击:过敏+刺激
引发过敏反应:花粉颗粒中的过敏原(如草花粉中的Phl p 5蛋白)会触发免疫反应,导致气道炎症和收缩。
产生物理刺激:微小颗粒直接刺激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痉挛。雷暴期间的冷空气、高湿度等气候因素也可能加重反应。
3.易感人群的“完美风暴”
雷暴哮喘多发生在花粉季节(如春夏季),且常集中在雷暴开始后的20-30分钟内。
哪类人群风险更高?
花粉症(过敏性鼻炎)患者:尤其对草花粉过敏者;
未确诊哮喘的人群:许多人此前从未出现过哮喘症状,但实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既往哮喘患者:尤其控制不佳者;
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
如何做好预防?
1. 提前预警
关注花粉浓度预报和雷暴天气预警(许多天气APP已整合此功能)。花粉季节的雷暴天需格外警惕。
2. 减少暴露
雷暴期间尽量留在室内,关闭门窗并使用空气净化器。
避免在雷暴前或结束后外出(此时花粉破裂浓度最高)。
若曾在雷暴天出现呼吸道症状,外出可佩戴N95口罩。
3. 长期管理
花粉症患者需规范治疗(如使用鼻喷激素、抗组胺药)。
哮喘患者应定期复查,备好应急药物(如速效支气管扩张剂)。
疑似气道高反应性者可通过肺功能检查筛查。
4. 紧急应对
若出现突发呼吸困难、药物无法缓解的症状,须立即就医。
小结
雷暴哮喘是气候与生物学因素的复杂交互结果。随着气候变化和花粉季节延长,其发生频率可能增加。提高认知、科学预防是关键——毕竟,呼吸的自由不应被一场雷雨剥夺。
本文仅作科普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本文作者
王颖辉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内科杂病,特别是脑中风、动脉硬化中西医结合及介入治疗
来源:急诊科
编辑:高 宁
审核:樊瑷晗
统筹:尹 璐
监制:刘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