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霜降将至,中老年人牢记 “4不做2不吃”,顺时调身体,安稳入冬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八位,也是冬天来临前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候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早晚出门能明显感觉到温差,风一吹还冻得人缩脖子。咱们中老年朋友身子代谢慢,这时候养生得格外上心,要是习惯没调整好,很容易惹上小毛病。今天就把关键的 “4 件事别做、2 样吃食别碰” 说清楚,跟着做能顺顺利利过渡到冬天,把生病的风险降下来。

霜降 “4 不做”:避开这些坑,身子少添负担

1. 别熬夜晚起,打乱作息节奏

一到秋天,不少中老年朋友就犯 “作息懒”—— 晚上抱着手机刷新闻、看戏曲,凌晨 1 点还不想放下;早上太阳晒到窗台,9 点多还窝在被窝里不愿起,这完全违背了霜降 “早卧晚起” 的规律。

咱们中老年朋友身子经不起作息乱:熬夜会让心神不宁,第二天头晕乎乎的,血压也容易飘;赖床久了,全身气血流通慢,起来后还会觉得腰酸腿沉。建议晚上 10 点半前就关灯躺下,早上 7 点左右跟着天亮起床,哪怕偶尔想补觉,也别超过早上 8 点,这样身体机能才能慢慢调整过来,白天也有精神。

2. 别陷在 “悲秋” 情绪里,少添愁绪

霜降后,窗外的树叶一天天落,草木也慢慢枯了,加上天黑得越来越早,不少中老年朋友看着这样的景色,容易心里发沉 —— 有的会想起以前的事,有的觉得天黑早了 “没意思”,不知不觉就陷在低落情绪里,这就是老话说的 “悲秋” 情结。

保持乐呵呵的心态,气血才顺畅,身子也能少遭罪,毕竟 “笑一笑,十年少” 不是没道理的。

3. 别盲目 “秋冻”,该添衣就添衣

老话说 “春捂秋冻,来年无病”,但这话到了霜降就不适用了。现在早晚气温经常跌破 10℃,咱们中老年朋友和家里孙辈可不能再 “硬扛”—— 有的朋友觉得 “穿多了显胖”,早上出门只穿件薄外套;有的甚至光脚穿拖鞋、露着腰腹,这样很容易让寒气钻进身子,轻则感冒咳嗽,重则关节疼。

添衣要讲究 “循序渐进”:早上出门时,在毛衣外面加件薄棉袄,护住手腕、腰腹和脚心这些容易漏风的地方;到了中午暖和点,再脱了棉袄穿毛衣,别一下子穿太多或脱太急。这样既能保暖,又不会因为出汗后受凉,身子能一直舒舒服服的。

4. 别做剧烈运动,动静要适度

霜降后锻炼,可不能像夏天那样 “猛动”—— 有的朋友觉得 “多出汗才健康”,早上空腹去跑 5 公里,或者跟着年轻人打高强度羽毛球,结果累得气喘吁吁,还出一身大汗,风一吹就容易感冒,甚至拉伤关节。

咱们中老年锻炼,讲究 “动静结合、不折腾”:早上去公园慢走 20 分钟,跟着广场舞队跳半小时(别选太剧烈的曲子);周末天气好,和老伴去近郊赏秋菊,顺便走走路;就算在家,也能对着墙打打太极、做做八段锦。这样锻炼不费劲儿,还能让气血流通,比剧烈运动更养身。

霜降 “2 不吃”:管住嘴,脾胃少遭罪

1. 别猛吃大补,伤了脾胃

霜降后天气冷,不少中老年朋友觉得 “该补补身子了”,于是顿顿喝参汤、天天吃炖肉,有的还一次买好几斤羊肉,天天煮火锅,结果吃没几天就觉得胃里胀、不消化,甚至上火长口疮。

咱们这时候补身子,讲究 “清补、平补”,不是越贵越补:早上喝碗山药小米粥,养脾胃还舒服;中午吃块清蒸鱼、炒盘青菜,营养够还不腻;晚上煮点萝卜汤,顺气又助消化。别跟风吃人参、鹿茸这些大补的,咱们身子消化慢,吃多了反而成负担,不如家常便饭来得实在。

2. 别贪辣刺激,防上火

霜降后空气干,咱们中老年朋友容易上火,可别再贪辣刺激的吃食 —— 有的朋友晨起喜欢嚼生蒜,顿顿离不开辣椒炒肉,甚至周末还约着去吃麻辣火锅、烤串,结果吃没几天就觉得嗓子疼、牙龈肿,晚上还口干得醒。

平时饮食要 “淡一点、温一点”:炒菜时少放辣椒、蒜,要是想吃味重的,就用少量酱油、醋调味;早上别嚼生蒜,改成喝杯温豆浆;周末想吃 “重口”,也别选麻辣的,换成清汤火锅,涮点豆腐、青菜,吃得舒服还不上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霜降将至,中老年人牢记 “4不做2不吃”,顺时调身体,安稳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