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宣医科普|中国镇痛周:识别“颈源性头痛”,打破慢性疼痛困境

--宣医科普--

中国镇痛周

打破慢性疼痛困境

今年的10月20日至26日是“中国镇痛周”。在各类慢性疼痛中,有一种常常被忽视的类型——颈源性头痛,它正是导致许多患者长期默默承受痛苦的代表性疾病之一。

什么是颈源性头痛?

它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颈源性头痛,顾名思义,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变引发的头痛。它与常见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不同,症状源自颈部,却放射至头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杨立强解释,颈源性头痛是一种“牵涉痛”,往往疼痛在头、根源在颈。就像您家里的灯泡不亮了,问题可能不是灯泡坏了,而是连接灯泡的线路在某处出现了短路或干扰。颈源性头痛正是如此,它的病根在颈椎或颈部的软组织,但疼痛的感觉却“投射”到了头部。

颈源性头痛有哪些症状?

文中插图由AI生成

颈源性头痛的最大特点是:疼痛根源在脖子,却表现在头上。杨立强指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通常会感到后脑勺、头顶或太阳穴区域有持续的酸胀痛,且多数只出现在一侧。这种头痛会随着您转头、低头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加重。同时,您还会感觉脖子像根僵硬的棍子,活动不灵活。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头晕、恶心和怕光的感觉。

颈源性头痛与

颈椎病导致的头痛

是一回事吗?

几乎所有因颈椎病导致的头痛,都可以归类为颈源性头痛;但并非所有颈源性头痛都源于颈椎病。杨立强指出:颈椎病是导致颈源性头痛最常见的原因,但颈源性头痛这个诊断的范围更广,它还包括了那些由颈部肌肉劳损等问题引发、但还未达到颈椎病标准的头痛。并非所有颈源性头痛都源于典型的、有影像学改变的颈椎病,比如有些患者的头痛可能仅仅源于长期的低头姿势导致的肌肉筋膜问题。所以当医生诊断您是“颈源性头痛”时,是在描述您头痛的来源在颈部,而要确定是不是“颈椎病”这个具体病因引起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哪些人群

容易出现颈源性头痛?

文中插图由AI生成

目前我国颈源性头痛患者数量庞大,约有5600万人,且呈现显著年轻化趋势,随着手机使用时长的增加和久坐生活方式的蔓延,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长。

长期维持固定姿势的职业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程序员、教师等由于颈椎持续承受压力成为高发群体;中老年人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更易患病;有颈部外伤史的患者、长期姿势不良的低头族以及睡眠姿势不当的人都是易患人群,此外缺乏体育锻炼导致颈肌薄弱的人群也具备较高患病风险。

如何预防颈源性头痛?

文中插图由AI生成

预防颈源性头痛关键在于避免长时间低头,建议每使用电脑或手机30-40分钟就起身活动颈部,做简单的仰头、转头拉伸;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让颈椎在睡眠中保持自然曲度;平时加强颈肩部锻炼增强肌肉支撑;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养成良好的生活姿势习惯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颈源性头痛

为何让人如此困扰?

颈源性头痛的困扰在于其隐蔽性与慢性化趋势。隐蔽性:患者通常感觉是头部在痛,因此会反复在神经内科、康复科等科室就诊,进行头部CT、MRI等检查,结果却多为正常,导致病因难以被发现。慢性化:初期可能仅为偶尔发作,但随着颈椎退行性变化或颈部肌肉劳损的加剧,发作会越来越频繁,程度加剧,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和情绪,使患者逐渐成为“疼痛弱势群体”。

如何科学应对颈源性头痛?

杨立强指出,科学应对颈源性头痛,关键在于精准诊断与阶梯治疗。疼痛专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重点评估颈椎的活动度、压痛点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病史较短、症状较轻的患者,首选保守治疗,包括颈部按摩、热敷等物理疗法,必要时可口服止痛药物。当保守治疗效果有限时,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这种方法将消炎镇痛液精准注射到病变的颈神经周围,能有效消除神经炎症,缓解周围组织卡压,操作简便,在门诊就可完成。若神经阻滞后疼痛反复,那么我们推荐患者接受神经调控治疗。在超声引导下,通过脉冲射频对神经进行电调节,从而改善神经功能,这种治疗手段安全无创,需要时可重复采用。对于顽固性头痛患者,我们建议行神经消融术。治疗时通过测试电流精确定位疼痛责任神经,采用射频或等离子技术对神经进行适度处理,这样显著降低神经活性,实现持久镇痛。这种治疗手段技术针对性强,安全性高,是重症患者的理想选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宣医科普|中国镇痛周:识别“颈源性头痛”,打破慢性疼痛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