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的一个下午,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诊室里,身着僧袍的池女士缓缓坐下。单薄的僧袍下,她的身形显得格外消瘦。
故事要从四年前说起。2021年,本就患有肺结核的池女士,时常感到胸闷不适。在一次例行胸部检查中,医生意外发现她的肝脏存在异常。次年7月,池女士接受了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同时切除了胆囊。术后病理报告显示为肝原发恶性肿瘤。随后的一次介入治疗,虽然暂时控制住了病情,但医生也提醒:如果不注意,肿瘤很可能复发。

平静的日子持续到2024年7月。复查结果显示肝脏再次出现异常,医生建议观察三个月。等到10月份复查时,医生怀疑肿瘤已经复发。
就在这个关键时期,病急乱投医的池女士找到周口的一位王姓老中医。这位中医信誓旦旦地给她开了两个月的“泻药”,声称“泻一泻就能排毒,病自然就好了”。抱着期待,池女士按时服药。然而,当她再次走进988医院复查时,结果让她大吃一惊。

“肿瘤在两个月内突然长大,周围还长出了多个小肿瘤。原本只有3.3厘米的大小,现在情况严重多了。”池女士回忆道。看到这个结果,她再也不敢继续服用那些泻药了。
就在池女士彷徨无助之时,同为出家人的井女士向她伸出了援手。76岁的井女士与肠癌抗争了数十年,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院长的中药调理下,如今身体恢复得不错,精神矍铄。
在井女士的引荐下,池女士来到了袁希福院长的诊室。袁院长仔细地为她望闻问切,观察过程中,他的眉头渐渐皱起:“舌体胖大,齿痕明显,舌下瘀阻……”
随后,袁院长语气凝重地说:“怎么能用泻药!肿瘤患者应该以提高元气、增强抵抗力为主。体质康健了,病邪自然不易扩散。使用泻药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征,比如肠道堵塞时或许可以考虑。但在肠道通畅的情况下盲目用泻药,只会导致元气散失。气一散,抵抗力就没了。泻对了是排毒,泻错了,消耗的就是自身的正气啊!”
说到此处,袁院长不禁感慨:“现在很多中医治疗方法五花八门,把好好的中医理念都弄变味了。治病不是千篇一律的,必须因人而异、辨证论治。”
经过袁希福院长的精心调理,后续随访时,池女士的状态明显改善。她表示脸上有了血色,声音也变得有力:“现在不拉肚子了,整个人感觉有劲儿了。”

这个关于“排毒”的认知误区,不仅是池女士个人的抗癌经历,更折射出当前中医诊疗中“千人一方”的现象。中医的精髓在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强调的是因人而异的精准调理,而非简单粗暴的“以泻排毒”。
在抗击癌症的道路上,有时候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对医学的误解;比药物更珍贵的,是医者的仁心与智慧。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院长提醒,肿瘤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一定要慎重,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