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搜狐名医 | 银屑病症状表现“千人千面”,中度患者也需适时启动系统治疗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在各类皮肤疾病里,银屑病是一种既常见又特殊的病症。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与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银屑病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皮肤问题”的单一印象,而是对其“全身性危害”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建中教授向搜狐健康介绍,银屑病并非小众疾病,更不是单纯的皮肤问题,而是一种会累及关节、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因此,尽早诊断治疗,尤其是中度患者应及时启动系统性治疗,对于缓解症状、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发病率逐渐升高,症状表现“千人千面”

过去,人们对银屑病的认知多局限于“小广告”,觉得它“不常见”甚至怕“会传染”。但事实上,银屑病是皮肤科里的常见病,而且压根不会传人,是一种免疫相关性疾病。

张建中介绍,回顾多年流行病学数据可以发现,我国银屑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84年患病率仅为0.123%,2008年增长至0.47%,2017年西南地区调查结果也维持在0.5%左右。按当前数据换算,全国银屑病患者约700万人,相当于每200人中就有1位患者。

除了数量庞大外,银屑病的症状表现更是“千人千面”。这种差异性首先体现在疾病类型的划分上。张建中指出,临床上,95%的患者属于症状相对常见的寻常型银屑病,剩下5%则是症状更复杂、风险更高的特殊类型,具体包括脓疱型、红皮病型和银屑病关节炎。其中,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症状尤为严重,患者全身95%以上皮肤都会出现脱皮。在过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时期,这类患者与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的死亡率甚至高达20%—30%。

即便同属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间的症状差异也十分明显。每个人的皮损位置不同,可能出现在头皮、躯干、四肢等不同部位;皮损面积大小不一,严重程度也各有差别。正是这种从疾病类型到个体症状的显著差异,决定了银屑病在诊断和治疗上,必须遵循“诊疗个体化”的原则。

不单纯是皮肤问题,还影响身体其他器官

银屑病不是单纯的皮肤问题,而是一种“以皮肤表现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属于III型炎症性疾病。

据张建中介绍,当病情严重时,患者不仅皮肤受损,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在共同的细胞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下,看似与皮肤毫不相关的身体部位也可能发生炎症相关疾病,如关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这些都是银屑病“共病”。据统计,大约有7%—42%的银屑病可发生银屑病关节炎,且随着银屑病病程的延长,其患病率逐渐升高。这也是银屑病最常见的“共病”之一。

中度患者应及时启用系统治疗,有助于给疾病进展按下“暂停键”

“早诊早治、正规治疗”是延缓病情,避免“共病”出现的关键。

对此,张建中介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银屑病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皮损面积在体表总面积3%(即3个手掌面积大小)以下是轻度,3%-10%是中度,超过10%是重度。不同阶段的患者治疗方案也不同:对于中度和重度患者,及时启动系统治疗非常关键。其中,张建中教授强调,中度患者最容易“摇摆”——对治疗方案选择决策不定,不知道是该继续用外用药还是启动系统治疗。总体来说,目前全球专家都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早一点启动系统治疗,既能解决患者当下的困境,也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对改善患者长期心态和生活质量百利而无一害。

银屑病系统治疗是作用于全身免疫系统以控制炎症、改善皮损的治疗手段,核心目标是从整体上控制病情、减少“共病”、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银屑病系统治疗领域涌现出不少新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更好满足了个体化治疗需求。张建中介绍,这些创新药物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注射的生物制剂,像“导弹”一样精准打击血液和体液中的炎症因子(如TNF-α、IL-17、IL-23等);另一类是口服的小分子靶向药,通过打断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以2023年获批的TYK2抑制剂为例,它针对的TYK2就是一种传递信号因子的酶。抑制住这个酶,炎症信号不能传递,疾病就会得到控制。

虽然口服靶向药投入临床时间晚于生物制剂,但它的出现丰富了系统治疗方案选择。张建中结合实际案例谈道,当药物同样“优秀”时,约三分之二的患者会选择口服药,尤其是晕针或对注射有抵触情绪的患者,口服给药无疑更便捷和容易启动,加上常温储存即可,可以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提升。而靶向药物种类增多,也给用药策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有助于拉长靶向治疗整体的获益窗口期,优化长期的疾病管理路径。

不过,张建中也强调,不论是哪种靶向药物,最终的获益都是一样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是要看哪种治疗方案更适合你。此外,因为银屑病与基因相关,目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基因,所以目前尚无法根治,复发难以避免。因此,患者需要进行持续、规范的疾病管理,不能在皮损消退后就擅自停药。

除了治疗,日常生活管理也不容忽视。张建中指出,银屑病患者的皮肤护理也“因人而异”。北方气候寒冷、干燥、风沙大,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加重病情,这也是东北、西北地区患者相对较多的原因;而南方温暖潮湿、紫外线充足,对病情控制更有利。因此,北方地区的患者要注意保暖、戴口罩,避免辛辣饮食和饮酒,还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多洗澡、勤游泳、适当日晒,都能帮助改善皮肤状态,为病情恢复“助力”。

为了助力患者做好长期规范管理,在10月29日世界银屑病日到来之际,国内首个聚焦银屑病口服靶向疗法的科普问答平台——“问答100·口口相传,银屑病口服靶向疗法100问”正式上线。该科普平台邀请了全国20位临床专家和多位银屑病患者代表参与科普共创,张建中则担任主审专家。科普内容围绕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以科学而又深入浅出的解答,帮助更多患者了解前沿疗法,规范治疗,回归正常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搜狐名医 | 银屑病症状表现“千人千面”,中度患者也需适时启动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