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孩子有这 6 种表现,说明真的很爱很爱你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还小,不懂怎么表达爱。

除了常常拥抱你、总想赖在你身边玩、总想让你陪着之外,有一些行为也是孩子在和你说:

「我爱你,你是我的全世界,是我最在意的人」。

有些行为甚至并不温情,反而奇奇怪怪、看上去很麻烦,有时候甚至会让你恼火、抓狂、哭笑不得,但里面却藏着对你深深的爱。

是的,孩子的爱,其实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等待着你的发现。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下面这些表现,那么恭喜你,TA 真的很爱很爱你!

无论做什么事,

都想要你一直看着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这样,不管大事小事都想让你看一看:

妈妈 / 爸爸,你快看!我跳得高不高?

快看快看,我画了一只小狗!

妈妈 / 爸爸,你快看看我......

孩子总是热衷于反复展示他们的「作品」或「新技能」,似乎永远需要你的回应和认可。可作为家长,有时候实在疲惫不堪、疲于应对,尤其是忙碌的时候。

孩子可不是故意捣乱,其实,「快看看我」正是孩子在表达对你的爱和依赖,希望获得你的肯定。

3~6 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发生:孩子开始通过外界的反馈,确认自己是否「重要」。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ing)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自己是不是重要。

当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时,孩子不仅感到自己被接纳,和父母的情感也会变得更亲密[1],同时孩子还会父母的关注,在这种关系的反复确认中,获得安全感。

下次孩子想要让你「看看他」,记得回应孩子的爱意哦~

孩子是在和你说:

爸爸 / 妈妈,你每一个关注的眼神,都让我知道我在你心里很重要;每一句肯定,都是我探索世界的底气。

无论什么「好」东西,

都想带回家给你

你收到过这样「奇奇怪怪」的礼物吗:

孩子拿着奇怪的宝贝:一块小石头、一片树叶,甚至一只虫子,满心欢喜地说:「妈妈,这是我给你的礼物!」

孩子悄悄攒了很久的零食碎渣,说有个好东西,想留给你吃......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些「礼物」可能毫无价值,甚至让人哭笑不得,但对孩子来说,这却是他们表达爱意的最高形式。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享誉全球的婚姻辅导专家盖瑞·查普曼(Gary Chapman)提出的「爱的五种语言」之一,就是「赠送礼物」。

礼物本身代表着思念,它是否花费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思念着 TA,在心里思念还不够,还要以礼物寄托思念并把礼物赠送出去,作为爱的表达[2]

对孩子而言,石头、树叶和零食代表的,是他们对父母的思念,是爱的视觉象征。

孩子是在和你说:

爸爸 / 妈妈,看看这些我带给你的「礼物」,都是我觉得最美好的事物,我要把最好的都给你。

孩子会模仿

你的口头禅 / 习惯动作

哎呀,我又忘记了!

快点快点,我们要迟到了!

你的孩子有没有模仿你的口头禅,或者模仿你打电话的姿势、扫地的样子,甚至是你生气时的表情?有些模仿让人看了,真的是又好气又好笑。

其实,孩子的模仿并不仅仅是因为「好玩」,甚至也不是想故意激怒你,它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份深深的爱与认同。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指出,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父母的行为、语言和价值观[3]

在他们看来,父母是自己的榜样,模仿是缩短心理距离的一种方式,也是表达「我喜欢你、认同你」的方式。

这种模仿行为不仅是学习,更是孩子对父母的崇拜和依恋的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模仿,孩子逐渐建构起自己的行为模式,这也是他们社会化成长的重要一步。

孩子是在和你说:

爸爸 / 妈妈,在我眼里,你就是最棒的,我想成为你一样的大人。

什么事都想跟你说,

分享欲旺盛

你家孩子是不是个小话唠,什么都想跟你叨叨两句:

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发现了一只好大的虫子!

爸爸,我和小朋友玩了一个好好玩的游戏!

孩子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你他们的一切,哪怕是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很多家长会觉得,这些分享内容看起来「没营养」,反反复复说了很多遍,有时候甚至有些烦人。

但对孩子来说,这种「分享欲」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情感需求:你是我最重要的人,我的感受在你这里是不是最重要的?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孩子之所以什么都想和你说,是因为父母是他们最信任的人。

这种分享行为,是孩子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发展的体现。他们不仅在用语言建立与父母的情感连接,还在试探「我是不是你最爱的宝贝」。

心理学家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认为,孩子通过和父母的互动来确认关系是否亲密,而父母的关注和回应,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信任关系[4]

这种诉说和倾听的互动,也是孩子在反复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只要父母愿意倾听,就意味着「我的感受是重要的」。

所以,当孩子叽叽喳喳和你分享他们的小世界时,请耐心听一听吧!

孩子是在和你说:

爸爸 / 妈妈,我想把我的世界分享给你,你对我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人。

突然自理能力退步了,

想再当一次小宝宝

你可能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明明已经会自己上厕所的孩子,突然开始说:我要你陪我一起!

本来已经独立睡觉的孩子,突然开始怕黑,不愿意一个人睡觉;

早就戒了奶瓶的孩子,突然跟你说想要用奶瓶喝奶......

家里二胎的妈妈,可能对这一点的感受更深。

老二刚出生的时候,老大不仅不配合,反而开始有各种各样的要求。面对孩子这种「倒退」行为,家长常常会感到困惑:孩子是不是变懒了?是不是变得不懂事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其实,这种行为并不是能力的真正退步,而是孩子在用「退行」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依赖和需要。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当他们感到压力(比如上幼儿园、家里添了弟弟妹妹)或渴望更多关注时,就会通过回到「婴儿期」的行为来寻求父母的保护和安全感。

这种退行行为是孩子内心冲突的表现:一方面,他们迫切想要成长;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失去父母的关注[3]

从依恋的角度来看,孩子也是在通过这种方式,确认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否依然重要。

当孩子想要「再当一次小宝宝」时,请给孩子一些陪伴和安抚吧,这是他们内心安全感的最大来源。

孩子是在和你说:

爸爸 / 妈妈,我长大了,但还想当你的小宝宝,还是想要暖暖的拥抱。

孩子在你面前

更容易「闹脾气」

你家的娃是不是也有「两幅面孔」:

在家里,孩子会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大发脾气,或者因为你的拒绝嚎啕大哭;

在幼儿园或亲戚朋友面前,TA 却表现得特别懂事、乖巧

有时候孩子的这种「反差」,会让很多父母觉得自己被娃给「针对」了。

实际上,孩子越是在你面前「无理取闹」,说明 TA 对你的信任越深、对你的爱越多。

孩子只有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才会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情绪,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情绪安全感(emotional safety)[5]。正是这种安全感,让孩子在与我们相处时是放松的,是毫无保留的,是可以展示真实自我的。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他们知道,父母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开自己的人。而在别人面前,孩子会戴上「社交面具」,表现出更乖巧的一面,以获取外界的认可。

所以,当孩子对你发脾气时,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吧。

孩子是在和你说:

爸爸 / 妈妈,只有在你们面前,我才敢做真正的自己。

孩子的成长,是在依赖和独自探索中交替进行的。

他们想要长大,却又害怕失去你的关注;他们想要独立,却又总在关键时刻回到你身边。

每次和你互动、想要你的陪伴,都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而你的每一次回应、倾听、拥抱,都会为他们的内心种下一颗爱的种子。

爱在点滴里,被看见就是安心。

参考文献

[5]Catherall, D. R. (2007). Emotional safety: Viewing couples through the lens of affect. 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 APA PsycNet

本文专家

苏静

合作专家

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

邓欣媚

审核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策划制作

策划:嘉树

监制:大力

排版:刷子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图虫创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孩子有这 6 种表现,说明真的很爱很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