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高血压一粒花生都不能吃?医生:不想血压失控,4种食物最好少碰

不少人听到自己得了高血压,第一反应就是“完了,从此吃啥都不敢碰了。”连一颗花生都要掂量半天,到底吃了会不会升压?是不是盐多了点?是不是油重了些?甚至走亲戚吃个饭都得先问一句:“这菜咸吗?”

很多人把高血压当成“饮食终结者”,但真没那么夸张。花生其实不是“罪魁祸首”,真正让血压起飞的,是那些藏得深、来得快、后劲大的食物,尤其是下面这几种,真的是高血压患者绕不过去的“雷区”。

高血压其实并不是老年人才会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盯上了。数据显示,全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已接近30%,很多人还不知道自己有问题。

这病的麻烦在于,它不疼不痒,却能慢慢“啃”你的心、脑、肾,一旦血压控制不好,随时可能出现中风、心梗这些要命的事。所以,控制饮食,是每个高血压患者都绕不开的一课。

第一类该少碰的,就是重口味的“腌制品”

“家常”的东西——腌菜。腌黄瓜、咸萝卜、酱豆腐、榨菜、咸鱼,这些吃起来下饭得很,特别是早餐配稀饭,有些人没它还真不习惯。但这些腌制品最大的问题是钠含量超标。一个榨菜头就能含有超过1000毫克的钠,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钠摄入不超过2000毫克。

你说这一个小小榨菜,一下就把“钠预算”吃掉一半了,剩下的还能吃啥?而且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就算菜本身不咸,但加了酱油、味精、鸡精、蚝油这些调料,里面的钠含量也是很高的,合起来压力更大。钠离子进体内后会让血管壁张力变大,血容量增多,从而推高血压,对高血压患者非常不友好。

第二类需要格外当心的,是高脂加工肉制品

还有一种“吃着香,后果脏”的东西,就是各种加工肉类。香肠、腊肉、培根、午餐肉这些,不少人拿来夹面包、煮火锅、做炒饭,看起来方便又美味。但别忘了,这类食物脂肪含量极高,尤其是饱和脂肪酸。

而摄入太多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在血管内形成斑块,进一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压升高。另外,这些加工肉品为了延长保质期,会加入大量防腐剂和钠盐,吃进去等于“二次进补”。

有研究指出,每天摄入超过50克加工肉制品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20%以上。这还没算上它们对肾脏造成的负担,肾不好,血压也会跟着失控。

第三类让血压上升的“幕后黑手”,是含糖饮料与甜点

不少人还喜欢喝点“甜甜的东西”,觉得饮料甜点能解压、提神,尤其是下午茶时间,一杯奶茶加蛋糕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标配。但这种吃法对高血压简直是火上浇油。

含糖饮料和高糖甜点不仅让血糖升高,还会让胰岛素大量分泌,从而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血压升高。而且过多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增加体重,肥胖又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杯500毫升的珍珠奶茶,含糖量轻松超过50克,相当于吃了10块方糖,长期如此,身体哪受得了?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日糖摄入不超过25克,市面上的很多饮料一瓶就已经超标一倍了。更要命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算这部分糖,只觉得主食没多吃几口,但这些“隐形糖”早就悄悄地把血压推高了。

第四类应该少碰的,是高嘌呤的海鲜和动物内脏

还有一类食物,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却是暗藏杀机——那就是高嘌呤的海鲜和动物内脏。虾、蟹、带子、鱿鱼这些看起来富含蛋白质,但嘌呤含量也很高。嘌呤进入体内后会转化为尿酸,而高尿酸与高血压常常是“难兄难弟”。

尿酸过多会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收缩功能异常,也可能影响肾脏对钠的排出能力,让血压越飙越高。动物肝脏、腰子、脑花这些也是嘌呤重灾区,一顿火锅吃下去,血压血尿酸双双飙升,不是开玩笑。

一项覆盖超过10万人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升高60微摩尔/升,患高血压的风险就上升近15%,这个数字不容忽视。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我不就是偶尔吃一口,不至于吧?”但问题在于,高血压不是某一顿吃出来的,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就像房间堆灰尘,可能今天看不出啥,但一两个月不打扫,墙角就发霉了。长期摄入高钠、高脂、高糖、高嘌呤食物,血管就像被一点点“堵塞”、“挤压”,等到突然爆发,往往就是脑出血、心梗这些大病。

更可怕的是,高血压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人甚至几十年都没明显不适,等到有事,往往已经晚了。有人查体发现血压160了还不以为意,觉得“也没啥不舒服”,这种想法太危险。

控制饮食并不是让人什么都不能吃,而是要会选、会搭配。很多高血压患者过得太紧张,觉得一旦诊断,就只能清水煮白菜,日子毫无乐趣。其实并不是这样。关键在于了解哪些食物真的是“高风险”,尽量避免,其他的根据身体反应适量吃。

像花生,虽然脂肪高,但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其实有益,只要不过量吃,控制在一小把,问题不大。相反,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调味料、火锅蘸料、快餐小吃,才是真正的陷阱。

生活中不缺美味,缺的是对健康的基本认知。高血压不是不能吃,是不能乱吃。了解食物的成分,学会看营养标签,减少“偷袭”的几率,比什么都重要。真正危险的不是某一口饭,而是持续的错误习惯。

特别是那些“每天就吃一点点”的想法,往往就是最大的隐患。日常吃饭,重口味的尽量淡一点,加工食品能不碰就不碰,甜饮料改喝白开水,海鲜和内脏偶尔应酬可以吃几口,但别当成日常。

很多人都觉得饮食调整是件难事,其实就是一个习惯问题。一开始确实不容易,饭没味、嘴巴馋,但坚持一段时间,味觉会慢慢适应。人的味觉是可以“训练”的,吃得清淡了,反而更能品出食物本身的香味。

血压稳住了,精神状态好、头也不晕了,睡眠都改善了,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回报。真要是每顿都大鱼大肉、咸香辣齐上,哪怕吃得痛快,后面血压飙上去,遭罪的是自己。

高血压饮食控制不在于限制,而在于选择。很多人以为“不能吃这不能吃那”就是控制,其实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知道哪些是真正高风险,哪些是误会,就不会被谣言误导。

像花生,就别冤枉它了,高血压的关键不是某颗花生,而是日常生活里一堆不被注意的小细节。少碰那几种容易让血压失控的“雷区食物”,才是真正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1):15-39.

[2]高钠饮食与高血压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3):361-364.

[3]加工肉制品摄入与慢性病相关性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4,30(2):42-46.

[4]高糖饮食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23,39(6):512-515.

[5]嘌呤代谢紊乱与高血压的相关机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2,44(5):675-67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高血压一粒花生都不能吃?医生:不想血压失控,4种食物最好少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