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很多朋友科普过超长效降压药的相关知识,该药物通过小干扰RNA技术,注射一次可实现长达半年的降血压效果,被称作高血压疫苗,实际上,在降血脂领域,小干扰RNA技术开发的药物已经应用于临床,那就是很多朋友都知道的,半年一次的降脂针——英克司兰。

有没有一种更新型的技术,能够实现更长效的,甚至是“一劳永逸”的降脂作用呢?好消息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已经使这种奢望成为了可能。
一项在美国心脏协会2025年科学年会上公布的初步研究成果显示,采用一次性基因编辑疗法的降脂针,在初步进行的1期临床实验中,实现了注射一次,安全降低难治性血脂异常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的双重降脂作用。该研究成果的论文也同步发表在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这项研究测试的药物代号为CTX310,这是一种实验性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通常只需要一次输注即可。试验药物CTX310是一种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 CRISPR-Cas9 内切酶信使 RNA (mRNA) 和引导 RNA,通过注射将该药物输送到肝脏后,药物可以永久性的关闭肝脏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 的基因。

生理机制研究表明,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ANGPTL3) 会抑制脂蛋白和内皮脂肪酶,而存在ANGPTL3功能缺失的基因变异的人群,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终生处于较低水平,且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
通过关闭该蛋白的基因,该药物也实现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双重降脂作用,而这两个血脂指标,也正是加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
当然作为新型的,会对人体的细胞内DNA产生永久性关闭作用的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应该是极其谨慎的,美国FDA建议对所有使用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的研究进行长达15年的安全性监测。
在此次进行的1期临床实验中,共招募了15名志愿者,这项参与者的年龄在 18 至 75 岁之间,中位年龄为 53 岁;其中男性参与者 13 名,女性参与者 2 名。

这项参与者中包括一名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H) 患者(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五名杂合子 FH 患者;一名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两名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液甘油三酯水平极高)。这项参与者即使服用了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药物治疗,其血脂仍然处于重度偏高的水平。
此次临床研究为CTX310 首次人体试验,采用单次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对于15名参与者进行递增剂量研究,每位参与者接受了单次输注剂量为 0.1 至 0.8 mg/kg不等的5种剂量的单次静脉注射,在注射前患者已接受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的预处理。

在单次注射给药治疗两周后,参与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有所下降,并至少维持在较低水平60天。研究人员表示,试验结果超出预期:一般情况下,降脂药物实现血脂30%至40%的降幅已经算是显著有效;然而,CTX310在高剂量下平均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降低了50%以上甚至更多。
重要的是,该药物是首个能够同时大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疗法,对于同时患有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而言,这一药物实现了重大突破,能够通过一种药物就实现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双重控制。
研究结果显示,在最高给药剂量(0.8mg/kg)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最多可降低 60%。治疗开始后的前两周内,药物就显示出了显著的降脂作用。
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有三名参与者出现了轻微的输液相关反应,如背痛和恶心,经药物治疗后缓解;一名在筛选时肝酶升高的参与者,在治疗后肝酶出现了暂时性的进一步升高,然而在给药第14天后,该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又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迄今为止长达1年的安全监测期内,尚未在任何参与者中观察到任何长期或严重的安全问题,而长达15年的长期安全监测仍在进行中。

作为1期临床的研究结果,基因编辑疗法药物CTX310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证明了期初步的成果,但作为一种可能存在长期潜在风险的疗法,其具体的最佳用药剂量是多少,其长期安全性如何,永久关闭肝脏相关蛋白的基因会不会对其他健康因素带来不良影响,相信还需要经过更长期的安全性监测,更大规模的2期,3期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
这样的疗法到底能否实现真正的一劳永逸的血脂控制,能够具有充分的安全性,适用人群又有哪些,到底最终能不能成果,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Luke J. Laffin et al, Phase 1 Trial of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Targeting ANGPTL3,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