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药食同源专委会在河南成立

□记者 梁露露 实习生 陈俐颖

11月8日,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药食同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药食同源创新发展论坛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大会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药食同源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药食同源专委会”)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康复医学研究所、河南港投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药食同源专委会由陈文龙担任荣誉主任,李立国任主任。

大会以“药食同源科技与服务创新发展”为主题,致力于打造集学术交流、成果展示、产业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药食同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01

以河南为重要支点 助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荣誉副理事长肖威宣读了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药食同源专业委员会成立文件,随后肖威、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顾问雷榕生共同为新成立的专委会授牌。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阎锡蕴指出,药食同源是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大健康产业融合的核心纽带。她强调,药食同源专委会构建的全链条职能体系,将有效破解当前行业存在的研发与产业脱节、标准不统一、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药食同源专委会落地河南,充分彰显了中原地区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与坚实的产业基础。未来,药食同源专委会将以河南为重要支点,通过构建标准体系、培育专业人才、推动品牌建设等举措,着力打造“药食同源+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助力河南建设成为全国药食同源产业创新高地,推动我国药食同源产业从资源优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注入强劲动力。

02

专家齐聚 共话产业理念与实践路径

在随后举行的首届药食同源创新发展论坛上,二十余位专家从临床实践、前沿技术、产业应用等视角,系统阐述了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理念与实践路径,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

“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国医大师李佃贵围绕《药食同源健脾胃,扶正祛邪化浊毒》这一主题,从脾胃功能与“浊毒”观念出发,深入探讨了药食同源理念在疾病预防中的独特价值。他强调,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各类污染物对人体的潜在影响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人们更需重视生活习惯的规范与饮食结构的调理,以养护脾胃功能,增强机体正气,清除体内蓄积的浊毒,净化体内环境,从源头筑牢健康防线,真正实现“治未病”的健康目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范旻以《药食同源在临床营养学科中的应用》为题,讲述了运用药食同源理念搭配特制益生菌,成功应对临床疑难杂症的真实案例。他指出,药食同源所倡导的“寓医于食”核心理念,在当代健康管理与临床实践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中医药的独特智慧,不仅能在治疗中发挥作用,更能在西医治疗面临局限时,为临床营养科提供更多精准有效的干预思路与治疗手段,丰富了疑难病症的综合诊疗路径

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首席科学家张天佑在《天然产物分离制备技术在药食同源产业的应用》中强调,发展中医药传承指导下的药食同源产业是保障全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决策。他通过介绍高速逆流色谱精析分离技术、天然产物类化合物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超微粒包覆制剂技术以及元宝枫籽神经酸产品,指出从业人员需传承发扬中医药智慧精髓,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天然产物资源优势,合理运用现代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推动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合物的标准化进程,从而有效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与全民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张振凌在《药食同源药材饮片加工炮制》中介绍,中药炮制是依据中医药理论,结合辨证施治的用药需求、药物自身特性,以及调剂与制剂的不同要求,将中药材加工为原生或熟制饮片,使其更契合临床应用的传统制药技术。她指出,中药饮片生产是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炮制工艺涵盖净制、切制、炮炙三大基础工序。随着行业发展,中药炮制技术也应持续迭代升级,企业需一方面探索更精准的操作方法与工艺参数,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现代科技与传统炮制流程的深度融合,助力药食同源药材饮片的标准化、现代化发展。

药食同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许利国围绕《老龄化背景下药食同源产业发展路径探讨》指出,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药食同源产业已从传统养生理念,逐步转变为破解老龄化健康难题、满足老年群体健康需求的关键抓手。针对产业发展路径,他认为,应夯实理论根基,推动传统养生经验与现代医药科技深度融合;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明确药食同源产品的法律定位与监管规范;精准拓展应用场景,聚焦老年群体常见健康问题,开发针对性强、适配性高的特色产品;激活市场化动能,通过强化消费者教育传递健康价值,营造良性产业生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助力中国药食同源产业走向世界。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院教授孙忠科以《合成生物技术在药食同源产业的应用》为题,系统阐述了合成生物技术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应用价值。通过改造或设计生物系统,高效、精准地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成分,进而提升传统药食同源产品的功效、安全性与吸收率。例如,通过干细胞培养技术可有效缩短药用植物的种植周期,提升其有效成分含量。他表示,未来合成生物技术还将在药食同源食材的绿色种植、靶向生产以及生物炮制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药食同源专委会在河南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