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梁女士长期受高血压困扰,即使服用多种降压药物,血压仍在160/10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左右,同时伴有反复发作的肢体无力和低钾血症。饱受病痛折磨的她找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内分泌与老年病科主任肖童就诊。根据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结果(左侧肾上腺存在占位性病变),再结合梁女士的病史,肖童敏锐地捕捉到异常,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分型,肖童团队对梁女士进行了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测,结果证实为左侧肾上腺优势分泌。随后,梁女士接受了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梁女士停用了降压药物,血压和血钾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76岁的李女士同样长期受高血压困扰,药物控制效果不佳。CT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肾上腺结节。在做了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测后,她被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确诊后,肖童开始让她服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进行治疗。
两位患者都是药物难治性高血压,背后是同一个原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为什么服用多种降压药物,血压
还是高?
肖童解释,普通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通常与遗传、生活方式相关,服用一两种降压药物往往就会有效。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不同,它是因为肾上腺过度分泌醛固酮(一种负责调控体内盐分和血压的激素)导致的。这种激素过量会直接导致肾脏大量保留盐分、排出钾离子,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和低血钾。这正是梁女士反复肢体无力的原因。醛固酮过量时,不断指挥肾脏“多存盐、多存水”,导致血容量扩张、血管紧张,血压自然顽固性升高。常规降压药物往往难以对抗这种由特定激素过量引发的血压异常。
为什么会发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通常有两种情况:
1.肾上腺腺瘤:肾上腺上长了会分泌醛固酮的瘤子。
2.双侧肾上腺增生:两侧肾上腺都增生肥大,分泌过多醛固酮。
为什么要做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测?
CT扫描能显示肾上腺有没有长东西(结构异常),但它无法精确判断肾上腺上长的瘤子是否分泌过多醛固酮,增生是单侧还是双侧,以及分泌醛固酮的“罪魁祸首”具体在哪一侧。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测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医生将导管分别插入左右两侧的肾上腺静脉主干,直接抽取血液,检测这些血液中的醛固酮浓度,若发现某一侧的醛固酮浓度显著高于外周血和对侧,则说明该侧是“罪魁祸首”(通常是腺瘤或单侧增生);若双侧的醛固酮浓度都升高且比值相近,则说明是双侧增生。
梁女士和李女士都是原发性醛固酮
增多症,为何治疗方法不同?
这要看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测结果,这个结果直接决定治疗策略。梁女士是左侧优势分泌,腹腔镜左侧肾上腺切除术可精准移除病灶。术后,梁女士体内的醛固酮分泌恢复正常,血压和血钾也恢复正常,无须再服用降压药物。李女士是双侧分泌,药物治疗是更优选择。依普利酮是新一代高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副作用显著低于螺内酯,能阻断醛固酮的有害作用(保钠排钾、升高血压),有效控制血压和血钾。
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服用3种或以上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血压仍不达标或伴有低钾血症,要警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确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后,选择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需综合考虑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测结果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意愿等因素。(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