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运动猝死的人扎堆!医生忠告:无论身体多强壮,运动时牢记7不做

阳光明媚的清晨,52岁的李大爷像往常一样,换上运动服,去家附近的公园晨跑。他自信地觉得,自己的身体一直很硬朗,几十年都习惯每天快走、跑步,不会出什么问题。

然而,一天清晨,他正准备加速冲刺,忽然感到胸闷气短,甚至有一瞬间的眩晕。幸好身边的老朋友及时搀扶住他,送到医院抢救。医生摇头苦笑:“运动本是好事,可有7个大忌你们都忽视了。”你也习惯在清晨、傍晚高强度运动自我挑战吗?你是否觉得有点头晕、胸闷,自己咬牙撑一撑就过去了?

更多人甚至以为自己体检没问题、身体强壮,运动就一定安全。其实,运动猝死的案例,远比你想象得频繁。过去五年,全国因运动突发意外的总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每年因锻炼导致的猝死病例已高达1万人以上,其中大部分竟然都是自认“最健康的人群”。恰恰是这些“高自信”背后的隐患,被大多数人忽视。

什么时候运动反而变成夺命杀手?七大常见误区,尤其第4点,竟是很多人不以为意的日常习惯。现在开始防范,还不晚。到底怎么做,才能让运动变成真正的健康守护?

运动行为,到底好不好?医生用科学说真话

日常适量运动是公认的预防慢病、延长寿命的健康基石,可一旦方法错误、强度失控,生命安全就可能被“健康运动”反噬。

最近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猝死事件中,有超23%与运动直接相关,猝死高发年龄已悄然下探到45+,医生分析发现,运动猝死主要有三大风险机制

过度运动带来心脏负荷超预期:很多人追求高强度、拼速度,反而使心脏无法适应急剧变化,心率骤然升高,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忽视自身慢性病隐患:如高血压冠心病未被及时发现,运动刺激下,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心肌缺血

错误时段、不当补水极端天气、饭后立即运动,容易引发低血糖、血压骤降,极易晕厥。

关于“健康人不怕运动”的说法,本身就是个大误区。正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郑教授所说:“任何年龄段,只要方式不当,都有潜在风险。把运动当作‘灵丹妙药’,忽略自身状况,稍有疏忽即可酿成大祸。”

别等出事才后悔。身体再强壮,如果这7种行为还在坚持,你的运动也埋下了危险的雷。

坚持这7类错误运动,猝死风险大增,尤其第4条最易被忽略

运动前不做热身拉伸:临床统计表明,缺乏5-10分钟的热身,运动损伤风险提升41%,心脏猝停风险增长19%。热身能让心率、肌肉、关节逐步“预热”,突击式起步,宛如一辆冬天没预热发动机的汽车,突然加速,极易“熄火”。

空腹、饱腹状态剧烈运动:大量猝死案例都与进餐时间有关。空腹运动易致低血糖,头晕、恶心甚至昏倒;饭后察觉没消化就剧烈运动,使胃肠负担过重,心脏受累。医生建议,饭后1.5-2小时再运动更安全

擅自加量,急于求成:运动“内卷”成风,不少中青年喜欢比拼步数、时长。研究发现,极限挑战下机械性损伤、心率变化过快,危险性提升27%。数名高校男生也曾因短期无准备极限跑步赛而导致猝死。

忽视身体警报信号:93%因运动猝死的病例,前一周都曾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气促等“预警”,可惜多数人选择“硬抗”。一味“坚持就是胜利”,不敢停下,其实是拿命赌博。

缺水或“暴饮”冷水:运动期间大量出汗易缺水,心脑容易缺氧。一项调查发现,缺水时猝死风险提高12%,而一次性大量灌冷水,又容易诱发心脏痉挛

错误时间段户外暴晒运动:日晒强烈时段运动,中暑、脱水等并发症高发。有数据显示,午后户外运动猝死案比早晨高2.3倍。

盲目服用功能饮料或补剂:很多健身爱好者迷信“运动能量饮料”“保健补剂”,以为能提神壮力,却常常因电解质紊乱、心律异常而猝死。医学检查表明,有功能饮品摄入习惯的人,猝死比例高2倍

这些高危行为,你中了几条?尤其是第4条:如果有任何心脏不适时仍然强行运动,危险系数如同悬崖边缘的一步。许多人正是轻视身体警告,错过宝贵的自救窗口。

科学运动这样做,牢记“7不做”原则

运动前必做热身,拉伸全身关节5-10分钟:帮助全身血液循环提升,慢慢升高心率。例如慢走、踢踢腿、肩部伸展,身体微微发热即可正式进入锻炼。

避免空腹、饱腹运动,掌控好时间点:建议在进食后1.5-2小时再进行运动。尤其糖尿病人、高龄中老年朋友更需注意餐后起身别直接快走或上器械锻炼。

量力而行,渐进加量:无论多强壮的身体,也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逐步增加,不盲目追求极限。用“慢到能说话但不能唱歌”的步速为参照。

身体不适马上停止,哪怕只是微疼: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胸闷、剧烈心跳、头晕、手脚无力,要立刻停下来休息,不要勉强。

补水要分次小口慢喝,不贪冷饮:运动后补水以35-50ml/公斤体重/天为宜。一次别喝太多,尤其冰水要避免。

选择清凉、空气流通的时段和地点运动:避免天气恶劣时段,不在高温(如正午12点-16点)、高污染环境下锻炼。

运动期间禁止盲需求助功能饮料:如果非极端高强度、长时间运动,一般不需特别能量补剂。普通温水最合适,特殊人群请遵医嘱。

此外,还要定期体检,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脏问题后,遵照医生建议进行运动医疗干预。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康教育部分》

《盛京医院心血管病诊治流程与安全指导》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运动猝死的人扎堆!医生忠告:无论身体多强壮,运动时牢记7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