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发烧是免疫系统在杀病毒,为什么还要吃退烧药?告诉你答案!

张阿姨今年68岁,体质一向不错。上周突然高烧39℃,全身酸痛。家里人劝她吃点退烧药,张阿姨却坚持不肯:“发烧是身体在和病毒打架,忍一忍就能好!”可两天过去了,她不仅没退烧,反而头晕加重,精神萎靡。

家人只好带她来到医院,医生听诊后皱起眉头:“发烧能帮身体清除病毒,但温度太高会对身体有害,盲目挺着其实更危险。”这个小插曲,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思考,发烧到底是好是坏?为什么有时候还要用退烧药呢?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疑问?“发烧是免疫系统在杀病毒,还要不要吃退烧药”“到底烧到多少度必须干预”……网上争议不断,医学观点也常被误解。发烧,是身体聪明的自我保护,还是危险的信号?

到底,发烧该不该吃退烧药?为什么有人的烧一退就迅速恢复,也有人却越烧越重?下面的真相,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健康。

发烧,真的只是“免疫力好”表现吗?专家这样说

在医学上,发烧是身体对感染(多由病毒、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防御反应。体温升高能提升免疫效率抑制病毒繁殖美国疾控中心CDC)指出,当体温略升至38°C-39°C时,部分免疫细胞活性可提升30%以上,有利于清除病毒。

但发烧也是一把“双刃剑”:

持续高热(如超过39℃)会带来水分流失、代谢紊乱,甚至脑功能障碍,尤其是老人、儿童和慢病患者风险更大。

高热状态下,人体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升13%左右,心脏、肾脏等脏器负担加重。北京协和医院曾报道:连续高热3天以上可使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风险”上升近20%。

补充一点,发烧本身不会治愈疾病,只是免疫反应的结果!如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单靠发烧难以清除体内全部病原体,根本康复还要依赖后续免疫清扫和身体恢复。

所以,并不是“能扛就扛”,更不是“退烧药伤身体”。选择吃不吃退烧药,核心看两点:温度有多高?身体耐受怎样?

吃退烧药,是“掩盖症状”还是帮助康复? 正确做法在这里

很多人担心吃了退烧药“病情被盖住”,其实是误区。哈佛大学的临床研究显示:对绝大多数普通病毒性感冒或流感患者,合理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药后,既不会延缓免疫反应,也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医生建议:

持续高烧(超过38.5°C)、出现明显头痛、乏力、四肢抽搐等不适时,建议及时服用退烧药物,帮助身体降温,减轻痛苦。

特别是老人、孩子、慢性病人,耐热力本就弱,更需及时干预。中华医学会发布临床指南明确指出,“婴幼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基础病患者,持续高热会增大心衰肾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风险”。

研究还发现,38°C以下轻度发热可暂不用药,适当补水、多休息。温度升高或不适感强烈时,应遵医嘱选择对症退热处理

有趣的是,退烧药并不是让病毒消失,而是降低体温,帮你缓解症状,为免疫系统争取时间。如果发烧让你难以休息、精神状态更差,用药可以让身体“喘口气”,有利于整体康复进程

吃退烧药的正确方法,这里有你容易忽略的细节

退烧药怎么用,才能既安全又有效?医生总结有3条建议: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是公认的首选退热药物,但必须严格按说明或医生指导使用。不要自己随意加量或混用。

退烧药只是“缓兵之计”,不是根本治病方法。症状缓解后,还应注意充足休息,多饮水,持续观察体温变化。体温反复升高且伴有呼吸困难、持续呕吐等情况,应立刻就医

千万不要为追求“完全不发烧”而频繁用药。每次用药后,至少间隔4-6小时,再根据体温和身体感觉判断是否需再次用药。

注意,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等不推荐专门用于退高烧。部分药物还可能加重肝肾负担,特别是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更要小心。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临床流行病学》中华医学会出版社

《退热药物临床应用与监测》中华医学杂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发烧是免疫系统在杀病毒,为什么还要吃退烧药?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