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7月份报告了15万多例传染病,死了119个人。其中梅毒新增6648例,艾滋病死了61人。这些数据都是官方发布的,具体数字挺吓人的,但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具体怎么回事。
图源:观威海
乙肝排第一,光这个病就超过四万例。新冠虽然算第二,但人数比梅毒还多。最严重的是艾滋病,虽然只确诊300多例,但死亡人数直接冲到第1位。另外肺结核和丙肝也是老面孔,常年挂着死亡榜前三位。
梅毒突然爆增,跟大湾区人流量大可能有关系。以前一年也就几万例,这次单月就破六千,不知道是不是统计方式变了还是真多了。艾滋病死亡率高,可能很多感染者发现太晚没及时吃药。
省里的医生说,乙肝丙肝加起来占了总病例三分之一多。母婴阻断项目做了这么多年,为啥还那么多新病人?是不是有漏网的?另外肺结核耐药的情况也在增加,普通药不好使就得换贵药。
这些数据背后可能有更多故事。比如梅毒为什么突然这么多,是不是有地方管控松了?艾滋病感染者能活多久,治疗费用能报销多少?农村查病不方便,可能拖到晚期才治。
最近有科技公司在做线上健康教育,用短视频教安全套怎么戴。这种新方法效果咋样还不知道,但总比没人管强。跨境联防联控示范区要在珠三角搞试点,以后说不定能追踪传染病更快。
很多年轻人对性病有误解,觉得离自己远。但实际接触的时候可能不知道对方情况,防护措施不到位。网络买安全套的越来越多,但质量有没有保证,监管部门是不是该查查。
老年人得艾滋的比例在涨,可能子女都不清楚长辈这方面需求。有些老人不懂上网,去医院又不好意思开口,这样下去风险会越来越大。社区能不能定期发宣传册子?
死亡数据里肺结核占不少,这病本来能治但农村医疗条件差。有些人跑小诊所省钱,结果越拖越严重。医保报销流程复杂,可能有些人干脆不看了。基层卫生站该加强筛查。
现在传染病监测系统主要靠医院上报,系统会不会有延迟?如果某地区突然爆发疫情,能不能第一时间预警?技术上可以改进的空间应该还很大,但钱从哪儿来?
有专家说mRNA疫苗可能对快速变异病毒有效,但国内还没应用。这种新技术要不要尽快试验?万一以后有大流行病,手里有办法总比没好。这些研究需要时间,现在只能先做好常规防控。
总之这些数字代表真实发生的事,但具体每个案例背后都有故事。普通人能做的就是注意体检,打疫苗,有问题早发现。医生说大部分传染病其实可控,别等到病重了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