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中国残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第九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通知中明确2025年8月25日是第九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
其实,日常生活中,不仅伤害可以导致残疾,传染病也可以。本期我们来说说会致残的传染病之一——麻风。
一、什么是麻风?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上呼吸道黏膜和周围神经。麻风在我国被列为丙类传染病。
麻风传播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患者是麻风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皮肤密切接触传播,一般需要长时间密切接触才会被感染。
(3)易感人群:人群中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正常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风分枝杆菌,发病也很少;但受麻风易感基因的影响,少数免疫低下或缺陷者才会发病。
二、麻风致残的预防
麻风导致的残疾是完全可预防的,核心在于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麻风的可疑症状与体征主要有:
①皮肤出现浅色斑、红斑、结节或斑块;
②皮损感觉丧失或减退,或感觉异常,如蚁行感;
③手或足麻木;
④手或足肌无力或残疾;
⑤神经疼痛或触痛;
⑥面部出现水肿或斑块;
⑦手或足发生无痛性伤口;
⑧眉毛稀疏或脱落;
⑨其他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皮肤病。
图源:健康南京
如果出现上述一条及以上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后,应该主动去各市麻风诊治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或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所)联系咨询。早期、规范治疗可以减少各种麻风畸残的发生。
因此,对于麻风残疾的预防,我们可以这样做:
对于公众:
提高防病意识,了解核心知识,消除歧视与偏见。日常注重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对于可疑者:
主动筛查,及时就医。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和社会。
对于患者:
坚持规范治疗,树立康复信心。同时注意保护麻木的肢体,避免烫伤、割伤等二次伤害。
对于社会:
共同营造包容、友善的环境, 关爱康复者,让他们平等地融入社会,这才是“共创健康生活”的真谛。
残疾预防,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让我们以第九个残疾预防日为契机,从了解麻风开始,科学认识传染病致残风险,掌握预防知识,用早发现的行动和不歧视的善意,筑牢预防残疾的防火墙,共同迈向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
图源:新疆疾控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