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准妈妈在临近分娩时,都会在“顺产还是剖宫产”之间纠结。其实,分娩并不是一条单行道,产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转变”。今天我们来聊聊两个常见的情况:“顺转剖”和“剖转顺”。
“顺转剖”:
本想顺产,却不得不改为剖宫产
所谓“顺转剖”,指的是孕妈妈原本是打算顺产的,宫缩已经开始、宫颈口也在逐渐扩张,但因为出现了某些问题,不得不转为剖宫产。常见原因包括:
胎儿窘迫:胎心异常,提示宝宝缺氧。
难产:产程迟迟不进展,宝宝无法顺利下降。
母体因素:如发烧、感染,或出现其他合并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现了这种情况对妈妈来说往往是心理上的落差:
本来期待顺产,结果最后还是要挨一刀。其实,这并不是医疗团队的“失败”,而是为了保证母婴安全做出的最佳决策。
只要母亲和孩子的结果好,一切都好,不要去后悔和纠结过程,不要觉得顺转剖是受“二茬罪”,这是为了母婴安全。
从数据上看,如果产程管理得好,中途转为剖宫产的比例可以控制在3-5%;但如果管理不当,比例可能高达20-30%。因此,选择一家产程管理规范、团队经验丰富的医院,至关重要。
如何降低“顺转剖”的风险?
除了选择一家靠谱的医院和靠谱的医生医生意外,自己也要去努力,配合好医生在孕期和分娩期的指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孕期规律产检,及时发现风险因素。
* 孕期管住嘴、迈开腿、控碳水,让宝宝的出生体重控制在6斤左右,让自己的身体状态保持良好。
* 分娩时有经验的助产士和医生全程守护。
* 科学镇痛(如无痛分娩),避免因为疼痛导致紧张、产程停滞。
* 保持信心,积极乐观,配合医生指导。
“剖转顺”:
本来计划剖,结果顺利顺产
与“顺转剖”相反,“剖转顺”则是一个惊喜。原本打算择日剖宫产,结果还没到那一天,宫缩自己发动了,母亲和胎儿状态良好,产程进展非常顺利,医生评估后觉得完全可以顺产,最后宝宝真的顺利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情况,对很多妈妈来说就像中了大奖:既避免了手术,也实现了顺产的愿望。
如何两全其美?
“给宝宝一个自己决定的机会”
很多妈妈在分娩方式选择上会左右为难:想顺产,但又怕顺不下来;想剖,又觉得不够自然。其实,可以采取一种“中间选择”:
设定一个剖宫产日,比如在孕40-41周之间。
如果宝宝在这之前发动了宫缩,就尝试顺产。
如果到了那一天宝宝还没有动静,就安心去剖。
这样,既给了宝宝一个自己“选择生日”的机会,也给了妈妈心理上的掌控感。无论是宝宝先做决定,还是妈妈来定,都是最好的选择,都是最好的安排。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