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看懂药名,安全降糖。
“医生,我吃的降糖药叫什么‘格列’的,到底是什么呀?”这是在内分泌科诊室经常听到的疑问。确实,降糖药种类繁多,二甲双胍、西格列汀、达格列净、格列美脲……这些看似复杂的药名背后,其实隐藏着重要的安全信息。
这些药物的最后一个字往往揭示了它们的“性格特点”和注意事项。今天就带大家解读降糖药名中的“密码”,帮助糖友们更安全地用药。
一、“胍”字辈:胃肠要呵护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有普通片和缓释片两种)
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糖,单独使用时低血糖风险较小。
注意事项:常见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多数患者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耐受,不建议立即停药。长期使用(超过4年)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需定期监测。
二、“净”字辈:防泌尿感染
代表药物: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
这类药物通过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同时还具有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的额外益处。
注意事项:尿液中糖分增加可能提高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风险。建议多饮水(每日1500-2000ml),注意个人卫生。心衰或肾衰患者需限制饮水。同时需警惕罕见但严重的酮症酸中毒。
三、“汀”字辈:关注身体疼痛
代表药物: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等
这类药物通过智能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来降低血糖,单独使用低血糖风险较小。
注意事项: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胰腺炎(表现为持续剧烈腹痛)或关节痛。若出现严重持续性疼痛,应立即就医。多格列艾汀虽带“汀”字,但属于另一类药物,可能引起肝酶、血脂等指标轻度升高。
四、“肽”字辈:胃肠有反应
代表药物: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等
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还有显著的减重效果,对血脂、血压也有改善作用。
注意事项: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多发生在治疗初期,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
五、“糖/醇”字辈:腹胀排气多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专门降低餐后血糖,需与第一口饭同服。如果没有进食碳水化合物,则几乎不发挥作用。
注意事项:常见腹胀、排气增多。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减少易产气食物摄入。特别提醒:服用此类药物时若发生低血糖,需直接补充葡萄糖,食用普通糖类或淀粉类食物效果不佳。
六、“酮”字辈:注意体重和水肿
代表药物:吡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喹酮(磺脲类)
注意事项:吡格列酮可能引起体重增加和水肿,增加心衰和骨折风险;格列喹酮作为磺脲类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七、“脲/奈/特/嗪”字辈:严防低血糖
代表药物: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磺脲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格列奈类)
注意事项:这些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降糖效果强,但低血糖风险较高。必须按时进餐,严格遵循医嘱。
八、“素”字辈:胰岛素类需警惕低血糖
代表药物: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等
注意事项:必须按时进食,防止低血糖(包括夜间低血糖);可能引起体重增加;注射部位需定期轮换,防止脂肪增生。
用药安全小贴士
- 个体化差异: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血糖和相关指标
- 及时沟通:出现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勿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 合理期待:了解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给予一定的适应时间
降糖药就像不同性格的伙伴,了解它们的“脾气”,才能更好地与它们相处,实现安全有效地血糖控制。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科普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循医嘱,个体情况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