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郑州“医防哨兵”攻坚记

“从接诊高热患者到锁定鹦鹉热衣原体,再到推动宠物市场卫生整治,我们用72小时完成了一场‘看不见的防控战’。”827日,郑州市中心医院专职疾控监督员蒋小彬翻着厚厚的工作台账,指尖停在当年2月那起“夫妻共患鹦鹉热”的病例记录上。

作为全国首批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城市,郑州市已在47家医疗机构派驻181名专兼职疾控监督员。这些医防哨兵用两年时间,在医院与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之间架起协同桥梁,走出一条公共卫生防控的郑州路径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

20251月的一个凌晨,河南省人民医院实验室的检测仪器突然报警——发现一份疑似肺炭疽的阳性标本。

当时呼吸科病房还有多名患者,必须立刻排查密切接触者、划定疫点!回忆起那场紧急处置,派驻该院的疾控监督员冯石献记忆犹新。作为突发疫情防控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他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赶到医院,一边协调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调队伍,一边指导医务人员穿戴防护装备。

在冯石献的指导下,河南省人民医院迅速将呼吸科病房及检查区域划为疫点,对密切接触者逐一进行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同时联系专业机构对环境进行终末消杀。最紧张的是前48小时,我们每2小时就会查看一次标本检测结果,直到所有密切接触者连续两次检测结果为阴性,才松了口气。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宋彩娟介绍,这场处置最终实现零院内传播,而其背后的支撑,正是郑州市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构建的协作片区机制。

郑州市疾控监督员管理办公室接收疫情信息后,立即将疫情信息推送至北片区和南片区组长,片区组长通知并督促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专职疾控监督员及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这些防控措施在疫情早期控制和保障医疗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类似的主动预警也在基孔肯雅热防控中得到体现。811日,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郑州市疾控监督员管理系统,向47家试点医疗机构下发检查任务。从任务下发到科室接收,再到现场检查、审核闭环流程,郑州市快速排查了200余例风险人员。

2025年以来,郑州市相继发现报告了肺炭疽疫情、一犬伤多人事件和H9N2(一种禽流感病毒)动物源性流感疫情。郑州市疾控监督员管理办公室接到疫情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触发机制,及时将疫情信息推送给有关试点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并立即开展病例流调和疫情处置,做好沟通协调,监督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信息报告、病例救治、密切接触隔离、消毒消杀、健康教育等工作,确保了新发、重大和罕见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

从各管一处到医防共融

按照相关规定,疾控监督员需严格按照医防融合试点工作机制三级任务指标要求,不断优化试点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完善多部门会商反馈机制,将防控工作嵌入临床诊疗的全过程。

蒋小彬原在医务科负责医疗救治工作。转为疾控监督员后,她最大的感受是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了

原来各个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各自的工作。蒋小彬说,这个制度把医院的整个传染病防治、院内感染控制、医废处理等工作都串联到了一起。

这种串联不仅体现在管理层面,更体现在具体的业务流程中。以往,医院发现传染病病例后,需要将样本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等待结果反馈后再开展流调和治疗。现在,随着医防融合的深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已能够自行开展基孔肯雅热等病原检测。

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我们医院的特点。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孔维超说。作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该院四大专科——艾滋病、结核病、肝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专科,本身就体现了医防融合的特性。

艾滋病的发现即治疗、结核病的四级防痨网、肝病防治一体化……这些多年积累的工作基础,与疾控监督员制度高度契合。疾控监督员制度本身就是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一个具体抓手。孔维超说。

以前医院发现疑似传染病,得先打电话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对方派专家来采样,一来一回至少半天。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疾控科副科长闫盼盼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厚厚的登记册——左边是2023年的,记录着登革热标本送检1天出结果;右边是2025年的,标注着基孔肯雅热本院实验室2小时确诊

这种变化源于郑州市推动的医防协同与医防融合工作。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不仅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享实验室数据,还互派人员顶岗实训。我们现在能自主检测基孔肯雅热、鹦鹉热等新发传染病,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闫盼盼说。

目前,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和郑州儿童医院的疾控监督员不但承担着人才互派交叉培训和顶岗实训任务,还负责督促指导郑州市中心医院和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展疾控监督员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业务与实践能力培训,进一步推动医防协同融合发展。

从规范管理到防控突破

泻病例的规范管理是一个典型例子。

以往,医院对腹泻病例的诊断名称不一——“急性胃肠炎”“急性肠炎等不规范表述频频出现,导致无法精准追溯传染源,也难以与食源性疾病监测联动。郑州市中心医院住院医师张亚蒙说,疾控监督员入驻医院后,要求相关医务人员按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规范诊断,对有不洁饮食史的病例同步填写食源性疾病卡,追溯患者就餐地点。

别小看这个小小的改变,它助力了郑州市食源性疾病和感染性腹泻调查,尤其在夏季腹泻高发期,提升了疫情防控精准度。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负责人李文龙说。

在鹦鹉热防控方面,成效同样显著。自20223月报告首例鹦鹉热病例以来,郑州市中心医院累计发现并上报29例鹦鹉热病例。通过宏基因检测技术,医院能够快速确诊这一容易被误诊的疾病,并及时开展流调。

您家的鹦鹉最近有没有异常?”815日,郑州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师余雪正在电话随访一位鹦鹉热康复患者。而在两年前,她只需要负责治疗,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要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上门开展。

现在我们接诊发热患者,会第一时间记录患者的禽鸟接触史,发现疑似病例直接通过系统推给疾控监督员。郑州市中心医院疾控科科长徐明说,这种诊疗+防控的模式,让2025年该院鹦鹉热病例确诊时间平均缩短3天。

从实训育人到激励留人

大家看,这是合格的透析用水,检测试纸呈蓝色;如果检测试纸呈这种淡黄色,就说明水质不达标。”619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6+1”实训基地内,血液净化科护士长正拿着检测试纸,给全市60名专兼职疾控监督员授课。

这个基地包括6个常规实训室和1个综合模拟室,已成为郑州疾控监督员的练兵场202486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被授牌为郑州市首批疾控监督员实训基地。其中,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点建设了“6常规+1综合实训室矩阵,配备了多媒体、个人防护装备穿脱训练设施、血液净化检测设备等,弥补了实景教学的不足。

来自金水区总医院的兼职疾控监督员刘悦说,在实训基地经过几天培训后,掌握了关键检查要点。这里有透析机、内镜设备,还有模拟的发热门诊场景,比单纯听理论课有效得多。

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培训课程中,结合医院专科特长,特别增设了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猴痘、炭疽等典型案例分析模块。各实验室负责人在培训时,会根据学员情况调整授课方式,实现因材施教。截至目前,两家市级实训基地已开展了4期全市疾控监督员能力提升培训,各试点医疗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分层分级的方式开展了333次各类培训,累计培训了2.1万人次。

我去年评高级职称时,疾控监督员的工作经历加了2分,这可是关键的2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疾控监督员海玉杰拿着崭新的高级职称证书,难掩激动之情。

作为郑州市首家将疾控监督员工作经历纳入职称加分的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还为疾控监督员提供独立办公室、停车补贴和餐补。随着这些激励措施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加入疾控监督员队伍。

以前觉得疾控工作是额外负担,现在发现能学到很多东西。蒋小彬从医务科转型为专职疾控监督员两年后,对工作有了新认识,我现在不仅懂临床救治,还能指导产科规范设置接种点,这种全能的感觉特别好。

从地方实践到国家认可

截至20258月底,郑州市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已完成两年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1N312”工作体系——1个指挥中枢、N名疾控监督员、3种监督模式、1套信息化系统、2个实训基地。

两年来,郑州市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是在基层监督员对个案的高效处理上,还是在信息化闭环管理、分片区多层级监督等全流程机制建设方面,都积累了实践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为该制度从试点探索全面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提升监督效能,郑州市在省级指导下开发了疾控监督员信息化管理系统及移动端,并在试点医疗机构全面推广应用。系统设有日常监督检查表应急监督检查表,实现任务派发、机构自查、监督核查、整改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疾控监督员工作全面信息化,确保履职情况可追溯、可评估。

截至20257月,该系统已累计派发检查任务2750项,开展监督检查17240次,发现问题1866项,落实整改1855项,整改率高达99.4%。这些亮眼数据体现了闭环管理的有效落实。

与此同时,郑州市根据全市医疗机构的分布和规模,划分为东、南、西、北4个协作片区,通过医疗机构自查、片区长组织片区内巡查、市疾控监督员管理办公室组织片区间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层层压实医疗机构内外部监督责任,累计开展巡查互查6次,完成检查任务2327项,切实加大了督查指导力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郑州市的实践经验已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认可。郑州市系统总结本地经验,报送了试点工作的实践案例,其中分片区管理案例从全国300余份案例中脱颖而出,初步入选国家优秀地方实践案例。

在科研领域,郑州市疾控监督员管理办公室充分利用疾控监督员制度的优势,先后申报了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党建项目和郑州市社科联社会科学调研项目。红色网格 医防共融 疾控监督前哨项目郑州市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创新实践研究分别于20254月和6月正式获批立项,为试点工作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动力。

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国家总体安全。全面推进并深化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不仅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疾病防控形势、提升早期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的迫切需要。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专职局长杨东霞说。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士东介绍道,下一步将推动试点工作覆盖全市,确保每个医疗机构都有一支医防哨兵,为公共卫生安全筑起坚固防线。这一目标正体现在每一位疾控监督员的日常工作中。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郑州“医防哨兵”攻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