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我常常遇到充满焦虑的家长,他们最常问的问题是:“我的孩子只是有点内向,还是可能是自闭症?”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其核心特征体现在社交沟通障碍以及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上。它的表现像一个光谱,复杂而多样,但早期识别是干预的关键。
西安中童儿童康复医院率先采用“医教一体”多学科诊疗模式(ICF三级康复体系)。该模式整合了儿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医师及特教老师,共同为患儿制定个性化方案。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性地解读这些早期信号,帮助您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孩子的行为。
一、社交互动中的“隐形墙”:核心障碍的显现
社交障碍是自闭症最核心的特征,但这并非意味着孩子完全拒绝互动,而是他们的互动方式“与众不同”,仿佛隔着一堵无形的墙。
1. 眼神交流的缺失或异常: 健康发育的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就会开始与抚养者有眼神交流。而ASD孩子可能缺乏这种“眼神对视”。您可能会发现,孩子在你喂奶或对他说话时,他的目光是游离的、躲避的。即使偶尔看您,也像是“穿透”您,而非真正地与您进行情感连接。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用余光看人。
2. 呼名不应——最常见的警报: 这是许多家长最初注意到的问题。孩子对自己的名字毫无反应,仿佛没听见,即使听力检查完全正常。这种“社会性听觉”的缺失,是区别于单纯语言迟缓的一个重要指标。
3. 缺乏“共同注意”——分享的乐趣: 这是社交发展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能力。普通孩子在一岁左右,会用手指指向他感兴趣的飞机或小狗,并回头看看你,确认你在分享他的发现,这叫做“指物分享”。ASD孩子通常缺乏这种行为。他们可能会拉着你的手去够他想要的零食(“要求性指物”),但绝不会为了纯粹分享快乐而指给你看。
4. 表情与情感的“单向通道”: 他们难以理解和运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来调节社交互动。很少模仿大人的表情(如做鬼脸),不大会根据情境给出适当的情绪反应。当您对他微笑时,他可能面无表情;当他受伤或哭泣时,可能并不寻求父母的安慰。
二、沟通世界的“独特密码”:语言与非语言的困境
沟通问题往往是促使家长寻求帮助的直接原因。
1. 语言发育的轨迹异常: 可能是迟迟不开口说话,也可能是曾经会说的词汇又逐渐消失(语言倒退)。还有一些孩子语言发育时间看似正常,但在“质”上存在问题。
2. 语言内容的刻板与奇特: 即使会说话,也可能存在“鹦鹉学舌”(即时或延迟地重复听到的话)、代词混淆(分不清“你”、“我”、“他”)、自创词汇、语调平板缺乏起伏(像机器人)等问题。他们的对话可能局限于自己痴迷的话题,无法进行有来有回的闲聊。
3. 非语言沟通的缺失: 不会用点头、摇头来表达意愿,很少使用或理解手势(如挥手再见、比心),表情与想要表达的内容不匹配。
三、行为与兴趣的“不变法则”:对一致性的执着追求
ASD孩子往往通过重复和规律来理解这个不可预测的世界,任何变化都可能引发他们极大的焦虑。
1. 兴趣狭窄且异常强烈: 他们对普通玩具兴趣缺缺,却可能对井盖、风扇、洗衣机、数字、路线图等有着超乎寻常的痴迷,并能记住极其细节的信息。
2. 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 身体上的重复(如转圈、摇摆、拍手、踮脚走路)、感官上的重复(长时间凝视旋转的物体、反复触摸某种材质的表面)、程序上的重复(坚持走同一条路线、物品必须放在固定位置)。
3. 感官处理的异常: 可能对某些声音、感觉、味道、光线过度敏感(如捂住耳朵躲避吵闹声、拒绝穿某些材质的衣服),或感觉迟钝(对疼痛、寒冷反应微弱)。
如果您在多个方面发现了这些“红色信号”,请务必重视。这不代表给孩子“贴标签”,而是为了能尽早为他提供科学的支持和干预。
西安中童儿童康复医院此举确保了从医疗康复到教育干预的无缝衔接,不仅能精准应对自闭症核心症状,还能全面提升孩子的认知、言语及社交能力。
第一步是前往正规医院的儿童保健科、发育行为儿科或儿童精神科进行专业评估。记住,早发现、早干预,是照亮“星星的孩子”未来道路最有效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