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我国 5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 50%,65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 70%,其中女性因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扬州华东慧康医院骨科门诊数据显示,约 60% 的患者初期将膝关节炎引发的疼痛误当作 “老寒腿” 或 “运动劳损”,拖延治疗导致关节软骨进一步磨损,最终出现关节畸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今天从诱因、症状、治疗三方面科普,帮大家科学守护膝关节健康。
一、诱发膝关节炎的 3 类关键因素
膝关节炎的核心是 “关节软骨退变 + 骨质增生”,诱因与年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年龄增长是首要诱因。30 岁后,膝关节软骨开始逐渐磨损,50 岁后磨损速度明显加快 —— 软骨像 “关节的保护垫”,磨损后无法再生,关节面失去缓冲,骨头与骨头直接摩擦,会刺激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引发疼痛。临床数据显示,60 岁以上人群中,80% 的膝关节存在不同程度软骨磨损,其中 30% 会出现明显症状。
过度使用与损伤加速退变。长期从事蹲跪、爬楼梯、搬运重物等工作(如清洁工、搬运工),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 3-5 倍,会加速软骨磨损;年轻时运动损伤(如半月板撕裂、韧带损伤)若未规范治疗,会破坏膝关节稳定性,导致软骨受力不均,后期患膝关节炎的风险是普通人的 2.5 倍;频繁进行高强度运动(如长期爬山、马拉松),也会让膝关节 “过度劳累”,诱发炎症。
肥胖与体质因素不可忽视。体重每增加 10 公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会增加 30-50 公斤,肥胖人群(BMI≥28)膝关节炎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 3 倍,且发病年龄会提前 5-10 年;先天性膝关节发育异常(如 O 型腿、X 型腿),会导致关节受力失衡,单侧软骨磨损更快,也易诱发膝关节炎。
二、膝关节炎的 4 个典型信号
这类疾病症状会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出现以下表现需警惕:
- 上下楼梯疼痛:早期最典型症状,上下楼梯时膝盖 “刺痛” 或 “酸痛”,需扶扶手借力,走平路时疼痛不明显,这是软骨磨损后,关节在屈伸时受力不均的表现;
- 晨起关节僵硬:早上起床后或久坐起身时,膝盖发僵、活动不便,需缓慢活动 5-10 分钟才能缓解,医学上称为 “晨僵”,是关节内炎症物质堆积的信号,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的 “晨僵超 1 小时”;
- 关节弹响与肿胀:活动膝盖时听到 “咔嚓”“咯吱” 声,偶尔伴随轻微卡顿感,这是软骨磨损、骨质增生摩擦产生的声音;若关节出现明显肿胀,按压时有疼痛感,可能是关节内积液,提示炎症加重;
- 夜间静息痛:病情进展到中晚期,即使不活动,夜间也会出现膝盖隐痛或胀痛,影响睡眠,这是骨质增生刺激周围神经、软组织,或关节内炎症加重的表现,若不干预,可能逐渐出现关节畸形(如膝盖内翻、外翻)。
三、及时治疗是防畸形核心
扬州华东慧康医院强调,膝关节炎治疗需 “分阶段精准干预”,避免盲目忍受疼痛:
- 早期(疼痛轻微、不影响日常活动):减少蹲跪、爬楼梯等动作,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负重运动,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疼痛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消炎镇痛药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或口服氨基葡萄糖,帮助修复软骨;也可通过物理治疗(如热敷、超声波)缓解炎症。
- 中期(疼痛频繁、活动受限):若药物与物理治疗效果不佳,可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增加关节润滑度,减轻摩擦疼痛;存在明显骨质增生或半月板损伤者,可通过微创手术(如关节镜清理术)清除增生组织、修复损伤,延缓关节退变。
- 晚期(关节畸形、严重影响生活):当膝关节严重变形、疼痛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通过替换磨损的关节面,恢复关节功能,术后多数患者可正常行走、上下楼梯,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预防方面,控制体重是关键,避免肥胖;日常避免长时间蹲跪、久坐,起身时缓慢发力;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突然高强度运动;50 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膝关节 X 线检查,早发现软骨磨损情况。若出现膝盖疼痛超 2 周不缓解,别硬扛,及时到骨科就诊,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保护膝关节功能,避免关节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