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存世照片数量稀少,其中一张特殊的照片曾引发诸多争议。这张照片中,慈禧太后身着华服,精心装扮成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形象。在她左侧,德龄公主扮演着\"龙女\"的角色,而右侧则是心腹太监李莲英,他恭敬地扮演着\"护法\"的角色。关于慈禧太后与摄影的渊源,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极其注重容貌保养与服饰装扮,她常对身边人说:\"女子若不懂得修饰自己,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种对美的执着追求,也体现在她对摄影艺术的热衷上。
慈禧太后能够留下这些珍贵影像,主要归功于一位关键人物——裕勋龄。作为德龄公主的兄长,裕勋龄早年随父亲在法国生活期间,系统学习了当时最先进的摄影技术。1903年,因父亲患病需要回国调养,裕勋龄也随之回到北京。值得一提的是,在裕勋龄入宫之前,清廷内部根本没有专业的摄影师,每次需要拍摄照片时,都必须重金聘请外国摄影师。由于当时掌握摄影技术的都是外国人,且收费极其昂贵,导致这一时期留下的宫廷照片屈指可数。
1902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为加强与外国使节的交流,慈禧太后特意将精通外语的裕德龄、裕容龄姐妹召入宫中,担任御前女官。其中,裕德龄因其出众的才华和气质,后来更被称为\"德龄公主\"。随着宫廷内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配备专属摄影师的需求变得迫切起来。据裕德龄在回忆录中记载:\"有一次,太后突然问我是否懂得摄影技术,她希望在宫廷画师绘制肖像前,能先拍摄一些照片。\"正是在这样的机缘下,经裕德龄引荐,技艺精湛的裕勋龄最终成为慈禧太后的御用摄影师,并深得太后赏识。
1903年,裕勋龄携带着从法国运回的全套先进摄影设备奉诏入宫。慈禧太后对每次拍摄都极为重视,不仅会提前精心准备服饰妆容,还要特意挑选黄道吉日。为确保拍摄效果尽善尽美,慈禧太后甚至下令在颐和园乐寿堂前专门搭建了一座摄影棚,棚内布置考究,采光充足。在裕勋龄的镜头下,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慈禧太后形象得以留存后世。这些冲洗出来的照片大多被悬挂在慈禧太后的寝宫内,成为她心爱的珍藏。如今看来,这些照片不仅在当时堪称稀世珍品,即便以现代摄影标准来衡量,也堪称人物摄影的典范之作。可惜现存的原版照片已所剩无几,每一张都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