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研究理论解释丨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

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经典理论。今天,科研狗就和大家来谈谈这个常用理论,并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用的。

一、认知评价理论的概念,“大脑剧场”的后台揭秘

严肃的解释: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由Lazarus及其同事(特别是Folkman)系统发展而来,是当代情绪与压力研究领域的核心理论框架。该理论摒弃了早期将情绪视为对刺激的直接、被动反应的观点,提出情绪是个体与环境之间持续进行的、具有特定意义的交易(Person-Environment Transaction)的产物。在这一交易中,认知评价是连接外部事件与情绪/行为反应的关键中介变量。简言之,情绪并非由事件本身决定,而是由个体对事件意义的解释所决定

通俗的解释:这理论就是心理学的“元宇宙”,意思就是现实世界影响不了你,你对现实世界的解释才能。事件只是剧本,而你大脑的“认知评价”,才是决定这部戏是喜剧、悲剧还是悬疑剧的总导演。

二、“两步”评价流程,情绪全都有

第一步:初级评价(Primary Appraisal)

当一个事件发生,你的大脑会光速进行第一轮灵魂拷问,并得出三个结果无关(Irrelevant)、良性(Benign-Positive)、压力山大(Stressful)。压力还有三个细分,损失(Loss)、威胁(Threat)和挑战(Challenge)。不同的评价结果,会让你的行动完全不同。

第二步:次级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

如果初级评价判定“有压力”,大脑会立刻启动第二轮评估,考虑自己有哪些方法可以应对。一般会从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两个方面去思考。

如果次级评价的结果是“弹药充足,放马过来”,那即使是“威胁”,也会转化为有控制感的压力。如果结果是“装备全无,坐等凉凉”,那即便是小小的“挑战”,也可能演变成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外的一步:重新评价(Reappraisal)

就是根据新的情报对事件再进行重新评价,会不断刷新上面两个评价的过程。

三、影响“评价”的隐藏变量

到底哪些变量会影响人对一件事情的评价标准呢?主要看个体变量和情境变量。拿搞学术举个例子,个体变量就是你是天生的乐天派还是“学术界林黛玉”?你对毕业的渴望有多强烈?你的“学术自信”余额还有多少?情境变量就是你的导师是“放养型”还是“保姆型”?审稿意见是“云山雾罩”还是“清晰具体”?

四、这个理论要怎么用

1. 构建研究框架的金手指

想不出创新点?用它!你可以研究“不同导师反馈风格(情境变量)”如何通过影响研究生的“威胁/挑战评价(中介变量)”,最终影响其“学术创造力或拖延行为(因变量)”。一篇漂亮的实证研究不就有了?

2. 开发量表的灵感源泉

觉得现有量表不贴切?自己编!完全可以开发一个“研究生学术压力认知评价量表”,从损失、威胁、挑战三个维度去测量,发一篇方法学论文指日可待。

3. 设计干预方案的理论基石

无论是做心理咨询还是教育干预,这都是核心武器。你可以设计一个团体辅导,专门训练大家如何把“大脑意见”从“威胁”重新评价为“挑战”,这应用价值杠杠的。

所以,了解认知评价理论,无论是下次遇到让你头大的事,还是要在论文里分析某个事件,都可以把认知评价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应用,现实和论文两不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研究理论解释丨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