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广州医科大学/中山大学联合攻关:结直肠癌转移免疫逃逸的“黑箱”被打开一角

【导读】远处转移和免疫逃逸是结直肠癌(CRC)治疗成功的主要障碍。转移与免疫逃逸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的治疗意义仍不清楚。

9月15日,广州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在期刊《Journal for Immuno Therapy of Cancer》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LncRNA-CTD suppresses metastasis and immune evasion by modulating snail1 and MHC-I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CTD),其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下调,并与转移和免疫治疗反应相关。从机制上讲,lncRNA 与 smad2 的相互作用阻止了 smad2 的磷酸化和核转位,从而抑制了 snail1 的表达,进而抑制了 CRC 的转移。此外,lncRNA-CTD 基因传递疗法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对肿瘤生长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研究背景

01

长链非编码 RNA-CTD 抑制结直肠癌转移和免疫逃逸

02

研究人员构建了过表达 lncRNA-CTD 的人 CRC 细胞系。一系列实验表明,lncRNA-CTD 对 CRC 细胞在体外的增殖以及在无胸腺裸鼠中的异种移植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然而,lncRNA-CTD 能有效抑制 CRC 细胞在体外的侵袭以及在体内通过尾静脉注射建立的肺转移模型中的转移。同样,lncRNA-CTD 在 CT26 小鼠结肠癌细胞中过表达。lncRNA-CTD 对 CT26 细胞在体外的增殖以及在无胸腺裸鼠中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抑制其在体外的侵袭。意外的是,lncRNA-CTD 显著抑制了通过皮下注射 CT26 细胞到 BALB/c 免疫功能正常小鼠体内形成的异种移植瘤的生长,而在无胸腺裸鼠中则未检测到显著差异。此外,为了更好地模拟体内 CRC 进展的微环境,研究人员将过表达 lncRNA-CTD 的荧光素酶标记 CT26 细胞通过手术原位注射到 BALB/c 小鼠盲肠浆膜下。基于体内生物发光随时间变化的测量结果,长链非编码 RNA-CTD 能够有效抑制原位结直肠癌的生长以及肝脏中的转移负荷。这些结果表明,长链非编码 RNA-CTD 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抑制结直肠癌的转移和免疫逃逸。

长链非编码 RNA-CTD 抑制结直肠癌转移和免疫逃逸

结论

03

综上,这些研究发现共同揭示了长链非编码 RNA - CTD 抑制转移和促进抗肿瘤免疫的一种此前未被重视的分子机制,可能为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

参考资料:

【关于投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广州医科大学/中山大学联合攻关:结直肠癌转移免疫逃逸的“黑箱”被打开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