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人类最神奇的器官之一
它控制着我们的
思维、情感、行为等各个方面
然而,大脑并非永不停歇的机器
它同样需要休息和恢复有时候
快来看看,你生活中做的哪些事
是在悄悄保护大脑吧!
1.爱吃鱼
鱼肉是个好东西,除了味道鲜美高蛋白,还拥有丰富的 Omega-3,这种脂肪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但是又不能在人体内合成, 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Omega-3 脂肪酸有降血脂、增强免疫力、辅助改善记忆的功能。所以说,妈妈小时候让我们多吃点鱼,还是很有道理的~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每周吃鱼 2 次为佳,大约 300~500g 。
图源:生命时报
2.偶尔“摸鱼”
在工作或学习中思绪不知不觉,放飞想到一些与任务无关的事,这种看似不专注、低效率的“摸鱼”状态,其实是大脑的一种自我调节。
适当“摸鱼”可以看作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为人的大脑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以维护其功能和健康。在工作或学习中,偶尔看看窗外、伸伸懒腰、听听音乐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大脑放松和恢复精力。
注:“摸鱼”时间过长或者过于频繁,则会适得其反哦。例如,如果总是在工作或学习中玩手机、刷社交媒体、看视频等,不仅起不到放松大脑的效果,反而浪费时间,加剧大脑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3.睡眠充足
睡眠是大脑的休息回复、处理记忆时间。
大脑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尤其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海马体会产生特殊脑电波,这被认为是记忆巩固的黄金时间窗口。这时,大脑会像“回放电影”一样,重新激活并整理白天的经历,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但是熬夜导致的睡眠不足,会让海马体的神经元持续高频率放电,这让本来会发生的记忆整理被完全打乱,而且就算熬夜后补觉,也不能弥补对记忆力的影响。
4.运动健脑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健脑”——让负责记忆的关键脑区(海马体)变大!
海马体是大脑中掌管学习、记忆的核心区域,它的萎缩与记忆力下降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运动能让它“逆生长”,意味着可能有助于保护记忆、延缓认知衰退、降低痴呆风险。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等。每周至少 150 分钟,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 60%~70% 左右。
平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大脑经常一片空白”的朋友,可以试试比如球类运动、舞蹈,还有时下流行的攀岩,这种认知-运动结合的技巧性运动。有运动基础的朋友,力量抗阻训练也是好的选择。不过都要注意,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5.读书、听音乐,少刷手机
想要有个好脑子,有句话“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诚不我欺~
一项发表在《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三类人群,分别是不会阅读的文盲,从小就开始阅读的人群,长大后才开始阅读的人群,结果表明阅读会让左脑弓状束的特定部分(连接颞叶和顶叶的区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增强了我们大脑的认知能力,读写能力。
做一些让大脑始终处在“需要稍微用力思考”的状态,而非单纯的“躺平接受信息”的改变吧,将阅读、听音乐融入生活中,重新“长长脑子”
。
做到以上3个就很棒了,
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
参考
[1]郑秋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05):357-360.
[2]科普中国:“长脑子”最快的 5 个小妙招,0成本超简单,强烈建议你试试!
[4]Thiebautde Schotten, M., Cohen, L., Amemiya, E., Braga, L. W., & Dehaene, S. (2014). Learning to Read Improves the Structure of the Arcuate Fasciculus. Cerebral Cortex, 24(4), 989–995. https://doi.org/10.1093/cercor/bhs383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