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 “隐形杀手”,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很多人因忽视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长期保持不良生活习惯,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本文将从疾病信号、致病因素、治疗思路到预防调理,全方位解析冠心病,帮助大家科学应对这一常见心血管疾病。
一、疾病信号:身体发出的 “红色警报”
冠心病并非突然发作,在发病前,身体往往会通过多种信号发出预警,及时捕捉这些信号,能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1、典型症状
活动后出现的胸闷、胸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疼痛常表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就像胸口被一块重物压住。这种不适通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寒冷刺激后出现,休息几分钟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放射至左肩、左上臂,甚至蔓延到下颌、背部等部位,让人坐立难安。
另外,夜间平卧时出现的呼吸困难也需高度警惕。患者往往需要将枕头垫高才能勉强入睡,这是因为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导致肺部淤血,影响呼吸功能。
2、隐匿信号
相比典型症状,一些隐匿信号更容易被忽视,却同样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表现。不明原因的疲劳、头晕就是常见的隐匿信号之一,患者常常感觉浑身乏力,稍微活动就累,还会伴随头晕目眩的症状。
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牙痛或胃痛,在排除口腔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后,就需要警惕冠心病的可能。这是因为心脏的神经支配与牙齿、胃部的神经存在交叉,心脏缺血时产生的疼痛信号可能会被误传为牙痛或胃痛。
二、生活恶性习惯:冠心病的 “加速器”
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一些看似平常的恶性习惯,就像 “加速器” 一样,不断推动着冠心病的进程。
1、饮食不当
高盐、高脂饮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而油炸食品、肥肉等富含高脂肪的食物,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血管,引发冠心病。
过量饮酒也会对心脏造成伤害。男性每日酒精摄入超过 25 克,就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酒精会刺激血管收缩,升高血压,还会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2、行为危害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不良行为。身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同时,缺乏运动还会使身体的代谢率下降,肥胖的风险增加,而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熬夜导致的生物钟紊乱对心脏健康也极为不利。熬夜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升高血压和心率,增加心脏的耗氧量。长期熬夜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激素水平紊乱,诱发冠心病。
情绪压抑或易怒也会成为冠心病的 “推手”。中医认为 “肝郁气滞” 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血脉不畅。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使体内的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3、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尤其是 PM2.5 长期暴露,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PM2.5 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PM2.5 还会影响血液的凝血功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诱发冠心病。
被动吸烟同样不容忽视。二手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这些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收缩,降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三、中西医治疗思路:协同作战对抗疾病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中医和西医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两者协同作战,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中医治疗
中医将冠心病归为 “胸痹”“心痛” 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气血瘀阻、痰浊闭阻、阳气虚衰等因素有关,治疗以辨证施治为原则。
对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常用血府逐瘀汤。该方剂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物组成,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胸痛、胸闷等症状。
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则以豁痰通阳、行气止痛为治疗原则,瓜蒌薤白半夏汤是常用方剂。方中的瓜蒌能化痰宽胸,薤白可通阳散结,半夏能燥湿化痰,三者配伍,可有效化解痰浊,疏通经络。
此外,一些中成药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如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它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能缓解冠心病患者的胸闷、胸痛等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冠心病主要以改善心肌供血、预防血栓形成为目标。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的基础,如阿司匹林,它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他汀类降脂药也是常用药物之一,它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从而减少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可能性。
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支架植入术或搭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支架植入术是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狭窄的血管内,撑开血管,恢复血流;搭桥手术则是取患者自身的血管,绕过狭窄的部位,建立新的血流通道,改善心肌供血。
四、科学预防与饮食调理:守护心脏健康的关键
冠心病的预防远比治疗更为重要。通过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守护心脏健康。
1、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未患病的人群,目的是防止冠心病的发生。核心措施包括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能显著降低发病风险;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 24 以下,避免肥胖。
二级预防针对的是已经患有冠心病或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重点是早发现、早治疗。40 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血脂、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采取干预措施。
三级预防主要针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目的是防止病情复发,促进康复。患者需坚持康复训练,如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等,同时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2、饮食推荐
在饮食方面,多吃一些对心脏有益的食物,能起到预防和辅助治疗冠心病的作用。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富含 Omega-3 脂肪酸,具有抗炎、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黑木耳被称为 “天然抗凝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而一些食物则需要少吃或不吃,如动物内脏含有较高的胆固醇,过量食用会导致血脂升高;奶油蛋糕等高糖、高脂肪食物,容易引发肥胖和血脂异常,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3、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冠心病至关重要。每日快走 30 分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运动时心率达到 “170 - 年龄” 为宜,这样能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中医推荐的八段锦,也是一种不错的养生方式。八段锦动作柔和,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对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压力有一定的帮助。
五、关键提醒:这些事项必须牢记
突发剧烈胸痛持续 15 分钟以上,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此时应立即拨打 120,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时间就是生命,越早治疗,预后效果越好。
“治未病” 才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上策。研究表明,通过改善生活习惯,80% 的冠心病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守护心脏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