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健康
秋
分
秋分时节,天地阴阳趋于平衡,但之后阴气渐盛,天气干燥(“秋燥”愈发明显),昼夜温差加大。因此,养生的核心在于:滋阴润燥、平衡阴阳、健脾益胃。
一、核心养生原则
滋阴润燥,对抗秋燥:
秋分后,干燥的天气容易伤害肺部和呼吸道,导致口干、咽干、皮肤干燥、便秘等。滋补应以“清润”、“温润”为主,避免过于辛辣和寒凉。
健脾益胃,为冬补打基础:
经过苦夏,脾胃功能可能较弱。秋季是进补的好时机,但切忌盲目大补,应先调理好脾胃,否则“虚不受补”。
平衡酸碱,多吃“辛酸”果蔬:
秋属肺金,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能发散泻肺。秋分时节宜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则,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酸味水果。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温和平补,忌食过饱:
天气转凉,可适当增加温性食物,但不宜过于燥热。饮食宜清淡,每餐不宜过饱,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二、推荐食物清单
1. 水果类(生津润燥)
梨:“天然矿泉水”,生吃清热熟吃滋阴,是缓解秋燥的明星水果。可做冰糖炖雪梨、秋梨膏。
葡萄: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
石榴:性温,生津止渴、收敛固涩,对秋季腹泻有辅助疗效。
柚子: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
山楂:开胃消食、活血化痰,但胃酸过多者不宜多食。
2. 蔬菜类(滋阴健脾)
莲藕:“秋藕最补人”,生吃清热润肺,熟吃健脾开胃。
南瓜:性温,润肺益气,富含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适合做粥、汤。
山药:“白色山药胜人参”,健脾益胃、益肺止咳、补肾固精,是平补佳品。
银耳:“平民燕窝”,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可做银耳莲子羹。
萝卜:清热生津、下气宽中,秋分后吃可预防感冒和咳嗽。
3. 谷物豆类及坚果(健脾固本)
芝麻:补肺益脾、润肠通便,黑芝麻效果更佳。
蜂蜜:滋阴润燥、润肠通便,每天一杯温水蜂蜜水极佳。
粳米、糯米:健脾和胃,煮粥可保护胃黏膜。
莲子、芡实:健脾固肾,常与银耳、山药同煮。
4. 肉类及水产(平补蛋白)
鸭肉:性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是秋季平补的优选。
鱼肉:优质蛋白,易消化吸收,如鲫鱼汤健脾利湿。
鸡肉:性温,温中益气,适合体虚者。
猪肉:滋阴润燥,瘦肉煲汤是不错的选择。
三、食谱推荐
1. 汤羹类(滋润首选)
冰糖炖雪梨:雪梨去核放入冰糖,隔水蒸炖,润肺止咳效果极佳。
银耳莲子百合羹:银耳、莲子、百合、枸杞同煮,滋阴润燥,安神助眠。
山药排骨汤:山药与排骨同煲,健脾益胃,汤鲜味美。
老鸭冬瓜汤:鸭肉与冬瓜一同煲汤,滋阴利湿,清热补虚。
2. 粥类(养胃易吸收)
百合杏仁粳米粥: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芝麻核桃粥:润肠通便,乌发养颜。
红薯小米粥:养胃暖胃,益气力。
3. 茶饮类(日常调理)
蜂蜜柚子茶:化痰止咳、健脾消食。
枸杞菊花茶:滋阴明目,缓解秋燥引起的眼干。
乌龙茶:性平,润肤益肺,生津润喉,是秋季饮茶的佳品。
四、饮食禁忌
少食辛辣:
减少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防止加重“秋燥”,耗伤阴津。
忌生冷寒凉:
西瓜、冷饮等夏季食物应减少食用,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
不宜过饱:
秋季胃肠功能较弱,暴饮暴食会增加其负担,每餐七分饱即可。
谨慎“贴秋膘”:
“
贴秋膘”并非人人适合。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体态偏胖、血脂高、胃酸过多的人应谨慎进补,以清淡饮食为主。
撰稿: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