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告别结肠镜?只需一份粪便,这种检测可发现90%结直肠癌!

听到肠镜,很多人都“菊花一紧”,一想到一根管子探进肛门,就怕了。很多人做肠镜一拖再拖,不是怕痛,就是嫌麻烦,总有理由。现在,科学家告诉你,只要一份粪便,就能查出九成结直肠癌。

日内瓦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建立了肠道细菌的亚种级别详细目录,为结直肠癌的检测打开了新途径。通过将机器学习应用于粪便样本,他们实现了90%的检出率,几乎可与结肠镜媲美,但这种检查成本和不适感要低得多。这一突破可能颠覆早期癌症筛查方式,使疾病在恶化前就能被捕捉到。

粪便检测发现90%的结直肠癌

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在亚种水平分析肠道微生物群,现在仅凭粪便样本,就能接近结肠镜的准确度检测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结直肠癌患者的数量不断攀升,很多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已经处于中晚期。

若能早期发现,治疗效果显著。但结肠镜检查作为当前主要诊断方法,费用高且不适感强,常常导致诊断延迟。

结直肠癌往往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治疗选择受限。尤其在年轻成人中,发病率不断上升,原因仍未完全解释,这更凸显出对简单、无创诊断工具的迫切需求。虽然科学界早已知道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展中扮演角色,但要将这一发现转化到临床一直很难。原因在于同一细菌种内的不同菌株可能有相反作用,有的促进疾病,有的则无影响。

“我们没有停留在物种层面的分析,因为那不足以揭示关键差异;也没有直接分析菌株,因为不同个体差异过大。我们选择了中间层级——亚种,”日内瓦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理与代谢系及糖尿病中心的正教授 Mirko Trajkovski 解释道,他是本研究负责人。“亚种分辨率足够具体,能揭示细菌功能及其与癌症等疾病的关系,同时又足够普适,能在不同人群和国家间捕捉这些差异。”

借助机器学习

第一步是处理庞大的数据量。“作为一名生物信息学研究者,挑战是如何设计创新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第一作者、Trajkovski实验室的博士生 Matija Trickovic 回忆道。“我们成功建立了第一个全面的人类肠道菌群亚种目录,并配套开发了精准高效的分析方法,可用于科研与临床。”

研究人员将这份目录与现有临床数据结合,开发出一个模型,仅凭粪便菌群就能预测结直肠癌的存在。“虽然我们对策略有信心,但结果仍令人震惊,”Trickovic 表示。“我们的方法检出率达到90%,几乎接近结肠镜的94%,并优于所有现有的无创检测方法。”

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加入,这一模型的准确度可能进一步提升,与结肠镜不相上下。未来,它有望成为常规筛查手段,帮助及早发现癌症,而结肠镜只需在筛查阳性的部分人群中进行确认。

应用的新天地

首个临床试验正在与日内瓦大学医院(HUG)合作开展,将更具体地评估其在不同癌症阶段及病灶上的检测能力。不过,这项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结直肠癌。通过比较同一细菌种内不同亚种的差异,研究人员能揭示肠道菌群影响人类健康的具体机制。

“相同的方法很快也可以用于开发多种疾病的无创诊断工具,只需一次微生物组检测即可完成,”Trajkovski 总结道。

如果这项技术能走向临床,意味着癌症筛查可能从冰冷的内镜室,走进普通家庭的浴室。早一步发现,或许就能多一份活下去的机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告别结肠镜?只需一份粪便,这种检测可发现90%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