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沈阳市肿瘤防治中心)核医学科团队凭借一项融合核医学精准放疗与微创介入技术的创新性突破,成功为一名重度黄疸患者解除病痛,不仅实现了肝功能指标的全面恢复,更标志着市五院在胆管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领域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69岁的史先生(化名)因持续高热、全身发黄、皮肤瘙痒就医,他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市五院核医学科接诊后,对史先生的病情进行了详细评估。检查显示,史先生的胆总管被肿瘤“封锁”,胆红素水平和肿瘤标志物数值严重超标,肝总管及胆总管上段存在占位性病变伴肝内胆管扩张,最终确诊为肝内胆管癌、梗阻性黄疸。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胆管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传统治疗多采用胆道支架植入,但超过半数患者会因肿瘤生长或组织增生导致支架再次堵塞,不得不面临反复手术的痛苦。如何延长胆道通畅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成为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核医学科团队经过研究,决定采用新型一体化可携带碘125粒子的胆道内外引流管技术,为史先生进行治疗。这根看似普通的引流管,实则暗藏“玄机”:它不仅能快速排出淤积的胆汁,还能精准释放放射性粒子,持续杀灭肿瘤细胞,从根源上降低胆道再梗阻风险,实现了“胆汁引流+肿瘤放疗”的同步治疗。
核医学科团队为史先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采用“经皮穿肝刺胆管术(PTCD)+胆道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手术中,医生通过微创手术,成功引流了胆汁,并将30枚放射性碘125粒子精准植入肿瘤部位,对肿瘤进行“精准打击”。术后,史先生的恢复情况良好,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史先生的生命重新注入活力,更以“引流+放疗”的一体化创新方案,为众多胆管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未来,沈阳市五院核医学科团队将持续深耕技术创新,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不断探索,用更高效、更安全的医疗方案,为更多患者撑起生命的“保护伞”,推动区域肿瘤防治水平迈向新高度。
健康链接:微创手术背后的“高科技”
在传统引流管无法同步放疗的难题面前,新型一体化胆道引流管的优势显著。它创新融合胆汁引流与高剂量近距离放疗,以安全、微创的方式延长胆道通畅时间,为胆管恶性梗阻患者提供了一种可及性强、疗效显著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