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中国心血管学术影响力,需要从“数量优势”到“质量引领” | 全球及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报告

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心脏大会(CHC2025)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发布了“2024年全球及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报告”。报告基于200余万余篇原始性研究文献,结合专利、临床实验等多维度数据,首次系统揭示全球心血管研究格局与中国进展。报告指出,中国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仍需突破“数量优势”向“质量引领”转型。

高润霖院士

高院士介绍,中国心血管领域的论文近9年呈现“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国别统计,中国论文发表数量2016~2024年增幅115.9%,超越美国的3.3%2024年发表文章总量已与美国基本持平,稳居全球第二。

在临床研究领域,中国心血管注册研究数量2016~2025年增速达798%(近8倍),远超美国的123%

而且,2024年在国际权威平台注册(ClinicalTrial.gov)的研究总量首次超过美国,其中手术类研究数量跃居全球第一,器械类、药物类、诊断类研究位列第二。

专利领域同样取得突破:中国心血管领域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二,仅落后于美国,且专利申请量以39.6%的年均增速持续攀升,而美国已进入平稳期。此外,中国医院在专利申请中的参与度显著高于国际水平——国内15%的心血管专利由医院主导,远高于美国的3.8%,体现出中国医疗机构“临床与科研融合”的特色优势。

中国心血管研究存在“质量短板”

尽管数量指标表现突出,报告也直指中国心血管领域的“质量短板”。在专利转化环节,中国心血管发明专利转化率仅为7.5%,而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均超过20%;专利授权率(26.5%)也显著低于韩国的41.2%,且平均被引频次不足美国的一半,反映出专利技术的国际认可度与应用价值仍有差距。

学术质量方面,中国高水平研究仍处于“追赶阶段”:虽然中科院一区论文、JCR分区一区论文数量迅猛增长,但在《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四大医学顶刊及CNS(《细胞》《自然》《科学》)发表的论文数,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且97%的药物临床试验为仿制药等效性研究,原创药物研发相关实验占比极低。

此外,中国专利的“国际化布局”明显不足,仅26.8%的心血管专利在海外申请保护,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60%,制约了中国技术的全球推广与产业价值释放。

构建全球评估体系,从“数量优势”到“质量引领”

高润霖院士在报告中强调,为推动中国心血管研究从“跟跑”向“领跑”转型,需重点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强化原始创新,加大原创药物、核心器械研发投入,提升顶刊论文与高被引研究占比;二是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临床需求-科研攻关-产业落地”的闭环,提高专利转化效率与国际布局能力;三是依托“全球心血管研究学术影响力评价平台(CAPE)”,持续优化评估体系,助力中国医院精准定位优势与短板。

据悉,本次报告的完整评价方法学与排名数据已通过CAPE平台对外开放,行业可通过专属二维码查询全球及中国各医院、各亚学科的详细表现。“中国心血管研究的‘量’已实现突破,未来关键在于提‘质’。”高润霖院士表示。

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中国心血管学术影响力,需要从“数量优势”到“质量引领” | 全球及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