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山西省中医院代谢病科 贾晓玲
编辑 | 原野
28岁的白领小美平时不爱喝水,每天靠奶茶、可乐“续命”,有时一天能喝四五瓶。最近,她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被同事发现昏迷在办公桌前。
紧急送医后,血糖竟高达33mmol/L(正常空腹应<6.1mmol/L),血气分析显示严重酸中毒,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经过ICU抢救才脱离危险。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DKA是糖尿病最危险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常见于1型糖尿病,但2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当身体严重缺乏胰岛素时,无法利用血糖供能,转而分解脂肪,产生大量酸性酮体,导致血液变酸,引发: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甚至死亡。
主要表现:
- 极度口渴、多尿
- 恶心、呕吐、腹痛
- 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呼出气有烂苹果味
- 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 血糖明显升高(通常>13.9mmol/L)
- 血酮体升高,血液pH值降低
甜饮料如何“摧毁”你的胰腺?
长期大量摄入含糖饮料会导致:
- 胰岛素抵抗:持续高糖摄入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
- β细胞衰竭: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细胞长期超负荷工作最终衰竭
- 肥胖加剧:高糖饮料热量极高,促进内脏脂肪堆积
研究显示,每天饮用1-2罐含糖饮料的人,患2型糖尿病风险比不喝的人高26%。而像小美这样长期以饮料代水的习惯,风险更是呈几倍数增长!
糖尿病:不只是“老年病”
许多人以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但近年来,年轻糖尿病患者激增,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 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破坏胰岛细胞,需终身注射胰岛素
- 2型糖尿病:占90%以上,与肥胖、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相关
这些人群最危险!
-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 超重或肥胖人群(BMI≥24)
-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者
- 缺乏运动的久坐族
- 已确诊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 “三多一少”:喝得多、尿得多、吃得多,但体重下降
- 疲劳、视力模糊
- 伤口愈合慢
- 皮肤瘙痒、反复感染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
- 定期测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 高危人群筛查(有家族史、肥胖、长期高糖饮食者)
-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糖尿病及DKA?
- 戒掉“饮料瘾”:少喝含糖饮料(可乐、奶茶、果汁等),多喝白开水、淡茶等无糖饮品。
- 健康饮食+运动:低糖、高纤维饮食(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等)。
-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BMI(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
-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40岁以上建议每年测血糖,有家族史或肥胖者更应重视。
医生提醒: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太晚!很多年轻人直到酮症酸中毒昏迷,才知道自己患病。饮料不是水,糖分超标的代价可能是生命!你身边有把饮料当水喝的朋友吗?赶紧提醒他们,别等进了ICU才后悔!
健康小贴士: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口渴、多尿、乏力,请立即检测血糖;若伴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必须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