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其医学术语为脑梗塞,是一种脑血管突发堵塞,导致大脑局部区域血液供应严重受阻的病症。
脑梗在中老年人当中堪称“常客”,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典型代表,它有着“四高”特性,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每年,因脑梗而被迫住院治疗的患者数量庞大,其中许多人由于没能及时发现病情、接受有效治疗,最终不得不面临长期的身体功能丧失、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状况。脑梗的危害极大,带来的后果异常严重。而那些幸运躲过脑梗威胁的老人,在日常生活里,往往有着以下3个良好习惯,大家不妨仔细了解,对照自身,积极养成。
1.严格把控“三高”数值
“三高”,也就是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对身体健康影响巨大,控制它们刻不容缓。在饮食方面,尤其要格外留意,像油炸食品、各类高糖零食,这些油腻且高热量的食物,尽量少吃甚至不吃。多选择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食品,它们能够帮助调节血脂和血糖水平,维持身体代谢的正常秩序。除了饮食调整,定期体检也同样重要,最好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血压和血糖的检测,这样能让我们在问题萌芽阶段就及时发现,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将疾病风险降到最低。
2.保持规律适度运动
运动对于身体健康来说,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有着诸多好处。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让血液在血管里畅通无阻地流动,还能帮助身体消耗多余热量,维持理想体重,从而大大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老年朋友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至关重要。比如散步和太极拳,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清晨或者傍晚,空气清新宜人,此时出门散步,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能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可谓一举两得。
3.杜绝饭后久坐不动
很多人都有饭后立刻坐下休息的习惯,觉得这样很舒服,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饭后长时间保持静止状态,会使得血液流动速度明显减缓,血液中的脂肪和糖分无法及时被身体代谢、消耗。久而久之,这些物质就会在血管壁上不断堆积,逐渐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一旦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堵塞脑血管,脑梗就可能找上门来。
所以,饭后最佳的做法是进行适当的活动,比如饭后散步10到20分钟,让身体动起来,加速食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或者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既能活动身体,又能为家庭出一份力。千万要避免饭后马上躺下或者长时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正常消化,还可能打乱血液正常的流动节奏,给健康埋下隐患。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蕗鸢,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