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职场人注意:这可能是瘀血在 “堵” 血管!

很多人仗着年轻,把身体不适归为 “加班累、没休息好”,却不知可能是 “瘀血” 在作祟。血管内血液因不良习惯流速变慢,杂质沉积成瘀血,堵在心脏引发胸痹(类似冠心病心绞痛),堵在脑部或致中风(类似脑梗塞)。以下从习惯、信号、治疗、预防四方面,帮职场人护好血管。

一、这些职场习惯,催生瘀血

职场人,久坐、外卖、熬夜成常态,却是瘀血 “温床”:

1. 久坐办公:每天久坐 8-10 小时常见,可血管需活动才通畅。久坐时腿部肌肉不收缩,无法推动血液回流,杂质易沉积形成瘀血。研究显示,每天久坐超 6 小时者,瘀血风险比每小时起身活动 2 分钟者高 2.3 倍。

2. 外卖依赖:偏爱重口味外卖,高油让 “坏脂肪” 附着血管壁,高盐使血压升高、血管弹性变差,二者叠加易生瘀血。

3. 熬夜 + 压力大:中医讲 “气能行血”,压力大、发脾气会 “搅乱” 血液、收缩血管;熬夜让血管错过修复期,瘀血易趁虚而入,年轻人血管 “应激反应” 强,出问题更突然。

二、别忽视!瘀血的隐蔽信号

职场人常把瘀血信号当 “加班后遗症”,记住区分要点:累的休息 1-2 天症状消失,且仅表现为 “没力气”;而瘀血引发的不适会反复出现,还可能伴随特定异常表现,若出现相关情况,需及时关注血管健康,必要时可结合专业医疗干预,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这类药品进行辅助治疗。

1. 胸痹信号:胸口发紧、闷痛(像压了小石子,紧张时出现,休息 3-5 分钟缓解)、疼痛串到肩臂、发作时冒冷汗心慌,别轻视。

2. 中风信号:单侧手脚麻无力(握不住鼠标、走路腿沉,活动不缓解)、说话含糊、短暂眼前发黑,别以为是 “压到了”。

3. 如何区分 “累” 和 “瘀血”:累的休息 1-2 天症状消失,瘀血的会反复;累的仅 “没力气”,瘀血的有麻、痛、说话含糊等。

三、中西医治疗,适配职场节奏

早发现早处理,中西医方案不耽误工作:

1. 西医:紧急救急:胸痹发作,闷痛超 5 分钟含硝酸甘油(1-2 分钟见效),无效打 120;血管狭窄超 70% 做支架,术后 1-2 天出院,1 周左右恢复轻量工作。中风发作,黄金 4.5 小时内溶栓或取栓,多数人 1-2 个月恢复工作。

2. 中医:日常调理:喝 “活血茶”(丹参 5 克、山楂 3 克、黄芪 5 克冲泡,不加糖);按内关穴(手腕横纹上两指,缓解胸闷)、太冲穴(脚趾间,缓解压力);在医生指导下,可辅助使用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功效的中药成分药物,如丹红注射液等,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时,这类药物也是常用方案,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堆积。

四、“忙里偷闲” 防瘀血

把预防融入日常,3 个简单方法:

1. 碎片化运动:每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接水时踮脚 10 次、开会站着听或活动脚踝);通勤提前 1 站下地铁快走,开车停远 10 分钟步行距离;尽量 12 点前结束加班,熬夜后补觉不超 1 小时。

2. 饮食调理:外卖选清蒸、白灼类,备注少盐少油,不喝浓汤;办公室备无盐黑木耳干、水煮花生、蓝莓当零食;晚上回家煮杂粮面或蔬菜豆腐汤,15 分钟搞定。

3. 定期体检:25-35 岁每年查血压血脂(久坐熬夜者必查);36-50 岁加查心电图,有家族史者做颈动脉超声。周末抽 1 小时检查,早期调理 1-2 个月就改善,比出问题后治疗划算。

25-50 岁是打拼黄金期,健康是 “1”,工作业绩是 “0”。瘀血引发的胸痹、中风不是老年人专利,职场人别把不适当 “累的”,别把不良习惯当 “常态”。工作间隙动一动、选清淡外卖、定期体检,小事积累就能让血管通畅,既拼业绩又保健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职场人注意:这可能是瘀血在 “堵” 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