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有朋友留言问,男性的预期寿命要比女性短5年,但为什么女性却比男性退休时间早5年呢?
关于人均预期寿命情况。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均预期寿命情况来看,202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男性为75.37岁,女性为80.88岁,两者相差5.51年。其实男女的预期寿命之差由来已久。
往早些年来看,2010年男性预期寿命72.38岁,女性77.37岁,两者相差4.99年。
2000年男性预期寿命69.63岁,女性73.33岁,相差3.7年。
1981年的记录则是男性66.28岁,女性69.27岁,相差2.99年。
人均预期寿命是根据我们调查当年的死亡率情况,测算的当年新生儿在当年死亡率的情况下平均可活到的年龄。但并不意味着1981年出生的孩子到现在预期寿命还是67.77岁,毕竟生活好了、医疗条件高了,预期平均寿命也会更高。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确实女性预期寿命普遍比男性长5年以上。
关于退休年龄的确定。
关于退休年龄的确定,最初可以追溯至1951年的劳动保险条例,实际上在民国时代也有相应的退休制度。最初的规定是男性60岁,女性50岁退休。当时甚至还没有使用周岁这一概念。
最初我们设定女同志比男同志早退休10年,主要还是因为在当时女性实现单位就业成为正式职工的情况比较少,而且当时的社会是女同志是家务的主要劳动力,需要提前退休照顾家庭和孩子。
另外,建国初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0多岁,而且当时只是从职工福利角度来进行计划管理,而且当时的劳动保险基金处于初创阶段,并没有长期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不过50岁退休要比男性早太多,在后来的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中,女性职员退休年龄改为了55周岁。1978年的退休规定,统一了女性50周岁、55周岁和男性60周岁的规定。
短时间内不会取消差别,但会注重自由选择。
虽然国家也认识到了养老金的压力,但是退休年龄的差别短时间内不会取消。
2025年开始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的规定落地,女性50周岁退休的延迟步骤是每两个月推迟一个月,55周岁退休的女性和60周岁退休的男性则是每4个月推迟一个月。最终在2039年底将女性的退休年龄推迟为55周岁,58周岁男性是63周岁。
另外,我国也从2025年实施弹性灵活退休政策,最早只允许提前退休三年,所以女性普通职工未来最早只能52周岁退休,原本的55周岁和60周岁退休的人员还是可以原年龄提前退休的。
为了体现早退休和晚退休的区别,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采取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的激励机制。女性退休年龄早,缴费年限短,养老金相对也会低一些。根据下面的计算公式:
相同缴费年限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一样是5万元,50岁退休和60岁退休,每月养老金会相差103.3元。
如果相差10年缴费年限,养老金甚至能够相差1000元以上。
总体来说,我们的退休年龄区别是历史制度确定的,国家正在逐步的消弭差别。至于预期寿命的差别,这是生物本质上的区别,只能科学的认识了。
如果男性想长寿,那就需要管理好生活方式,戒掉不良习惯,加强对健康状况的监测,培养好长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