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刚刚降临,65岁的刘大爷照旧拎着菜篮从菜市场回来,脸上满是满足。晚饭时,餐桌上摆满了他最爱的腊肉、咸鱼、泡菜、花生、霉豆腐……老伴看了一眼,还是有些担心:“你说,这些年‘吃出肝病’的新闻越来越多,这些东西咱们还能天天吃吗?”
刘大爷摆摆手:“咱们一辈子都这么吃,没啥事!”但就在一周后,同村的老吴突然检查出肝癌,消息让全村人都紧张了起来。
你知道吗?全球近一半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很多人以为肝癌离自己很远,殊不知,很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可能正悄悄增加你的患病风险。
肝癌为何“偏爱中国”,这些餐桌习惯早该重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全球肝癌调查数据,每年新发肝癌病例中,中国占比约48%。这不仅仅和乙肝病毒感染有关,更多与国人日常饮食脱不开关系。反复腌制、霉变、加工、高盐等食物,成为中老年人胃口的“心头好”,却在“无声处”悄悄消耗着人的健康。
为什么这些食物会“毁肝”?
首先,腌制、烟熏、发霉食物中含有大量亚硝胺、黄曲霉素等致癌物。黄曲霉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其毒性为氰化钾的68倍、砒霜的10倍。这些物质摄入后,肝脏作为解毒工厂首当其冲,长期积累易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癌变。
其次,高盐饮食、反复加热的油炸食品会造成肝脏代谢负担加重,导致脂肪肝、炎症、甚至诱发基因突变,增加患肝癌风险。
第三,很多人认为“自己身体好,偶尔吃点没事”,但肝脏本身没有疼痛感神经,往往到发现异常时,已是“晚期”。这也是为什么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症状一旦明显,往往错失治疗良机。
常见的7种“毁肝”食物,特别是第5种,建议尽早离开餐桌
这么多年来,餐桌上的风味美食为何频频“伤肝”?我们整理了专家提示的7种对肝脏最不友好的家常食物,务必记住:
腌制咸菜:多含亚硝酸盐、亚硝胺,经常食用可致癌风险升高34.5%。
烟熏腊肉/香肠:烟熏过程中形成多环芳香烃、杂环胺,这些强致癌物可能在体内蓄积,极为隐匿。
发霉花生、玉米、坚果:“轻点没关系”?其实黄曲霉素极其耐高温,最难清除,长期摄入致肝癌风险提高5-10倍。
泡菜、酸菜:很多家庭自制泡菜,往往处理不当,极易滋生亚硝酸盐和致癌杂菌。
剩饭剩菜反复加热:不仅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的几率大增,还易积聚多种微生物产物,对肝脏极为不利,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霉变或久存豆制品:很多人爱吃“臭腐乳”、霉豆腐,觉得风味独特,殊不知这些极易掺杂黄曲霉素,一次摄入约1毫克即可导致肝损伤。
过多高盐腌肉/鱼干:盐分超标不仅伤肝,还对肾、胃都不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高盐膳食人群肝癌发病率提升27.1%。
除了上述7种,还有如老油反复煎炸食物、泡发不洁木耳等,也都是“隐蔽的雷”。更可怕的是,这些食物往往混杂出现在聚餐、节日大菜和日常家常饭桌,一不小心就会“误伤”自己的健康。
如何减少肝癌风险?做好这5件事,把损伤扼杀在摇篮里
避免食用腌制、霉变食物。
家里腌菜、发霉的坚果、花生等,宁可扔掉也不要侥幸“削一削凑合吃”。
控制高盐、高油饮食。
每人每日盐摄入量建议在5克以下,油脂不超过25克。选择清淡蒸煮,少吃熏烤、油炸。
科学保存和处理食物。
剩饭剩菜建议尽量24小时内吃完,不要反复加热,多用保鲜处理;豆制品、谷物要彻底晾晒、密封存放,发现发霉坚决丢弃。
定期体检+疫苗预防。
乙肝、丙肝感染者高于常人,务必每半年至一年肝脏B超和肝功能检查一次,有条件接种乙肝疫苗。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酒精是肝炎和肝癌的直接危险因子。真正健康的生活,是从一点一滴做起。
别让肝癌悄然降临,饮食转变人人可做
现实中,绝大多数“肝癌晚期”并非毫无预兆,而是被“藏在餐桌上的健康陷阱”渐渐“拖垮”了健康。健康的肝脏,需要我们在每顿饭、每道菜里用心呵护。你的选择,决定了自己的未来。哪怕现在改变,还为时未晚。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22》
3. Molecule. 2022;27(10):2980.《黄曲霉素与肝癌关系现状》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
5.《慢性肝病与食源性致癌物风险管理建议》
6.《中国肝癌流行病学现状与趋势分析》
7.《我国腌制食品与消化系统肿瘤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