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5版》发布,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 2.45 亿。“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营养平衡睡得香”作为高血压患者能用到的健康生活方式“八部曲”得到了指南推荐。那么,高血压患者怎么运动才科学呢?
一、动起来,给血管“减负”
运动干预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有重要作用。长期运动可改善血管弹性,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血管舒张,降低外周阻力。研究表明,身体活动量达到一定水平者,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明显降低,体重、血压、血糖、血脂、体脂、胰岛素敏感性、骨代谢等指标处于更健康水平。所以,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充足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能给血管“减负”。
二、健康运动,先了解这些知识
有的市民朋友问,“运动”和“身体活动”是一回事吗?其实,全面的身体活动包括专门锻炼和日常活动。既包括专门的体育运动(如跑步、游泳、跳绳),也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如骑自行车上下班、饭后步行、室内清洁卫生)。日常活动也能产生能量消耗,上下楼梯、骑车等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也能锻炼心肺功能,因此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还有市民朋友问,“有氧运动”对应的就是“无氧运动”吗?其实,这是根据能量代谢来分类的。一般根据常见的运动形式,分为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简单来说,有氧运动锻炼心肺功能,抗阻运动锻炼肌肉和关节功能,柔韧性运动可提高平衡能力和灵活性,预防跌倒风险。高血压患者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时应因人而异。
那么,什么是“中等强度”呢?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是用力但不吃力的活动,主观感受上不轻松,但也不很用力。如果用讲话判断,中等强度活动时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但唱歌困难。心率在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岁)]的55%~80%范围。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的患者更适合用主观用力感觉或讲话测试来衡量运动强度。
三、高血压患者怎样健康运动?
一是做好血压监测和健康评估。高血压患者应按照高血压诊疗要求规范用药。在此基础上,若运动前收缩压和/或舒张压超过180mmHg 和/或110mmHg,应控制血压后再进行运动。有高血压临床合并症的患者,在开始运动前应该进行运动测试(如6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测试等),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对于运动控制血压有效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酌情调整临床用药。
二是选择适宜自身的运动形式。建议从自己的身体活动能力的基础出发,适度量力,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在日常身体活动水平之上增加运动量时应咨询医生。从运动类型上看,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应当以有氧运动为主,无禁忌症者每周至少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提倡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训练并辅以柔韧性训练。
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爬楼梯、跳舞,球类活动等。每周5~7次,累计150-300 分钟。无运动习惯的人,应逐渐增加运动时间。
抗阻运动常见的如平板支撑、俯卧撑、弹力带、抗阻健身器械、哑铃等。抗阻运动一般每周2~3次,每次2-4组, 每组8~12次,要训练到全身主要大肌群,同一部位肌肉训练,至少间隔1天。力量练习注意避免负荷过重,运动时避免屏气,以减少胸膜腔内压和肺内压增加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风险。
柔韧性运动以静态或动态拉伸为特点,如瑜伽等。每周做柔韧性运动2~3次,每次拉伸10~30秒,每个动作重复2~4次,每个动作的总拉伸时间至少60秒。强度上可拉伸至感觉紧张或轻度不适。
三是运动后要充分放松。不要从高强度运动中快速停止,应逐渐降低运动强度,保持放松时间5分钟以上。还要防范运动后低血压风险。
四、哪些高血压患者运动时要更谨慎?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高血压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中指出,高血压患者在伴有以下情况时,应遵从医生建议选择适当运动类型及强度:
静息心电图有明显的缺血表现、2周内有心肌梗死或者其他急性心血管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未控制的心律失常;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者其他瓣膜疾病;心力衰竭失代偿;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急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其他妨碍安全和运动锻炼的残疾;电解质异常;梗阻性肥厚型心脏病,静息最大左心室流出道压差>25mmHg;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