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中医养生经典10句(收藏版)
霜降节气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关键节点,中医养生强调顺应天时、调和阴阳。
接下来,果雪儿少年儿童中医启蒙团队就为您分享10句霜降节气中医养生经典。
1、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果雪儿中医妈妈俱乐部:此谚语强调霜降时节进补的重要性,认为在霜降节气进行养生进补,效果远胜于全年其他时间的进补。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由秋入冬的过渡,此时人体阳气开始收敛,是冬补不如补霜降的养生关键期,通过合理进补可为冬季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2、补冬不如补霜降
果雪儿中医妈妈俱乐部:这句谚语与上句相呼应,强调霜降时节的进补价值。
中医认为,霜降时节阴气始凝,人体应顺应自然,此时进补能养阴,为冬季储备能量,比在冬天进补更有效。
霜降后,人体阳气内收,此时进补可避免冬补时因身体尚未适应寒冷而造成的不适。
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出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果雪儿中医妈妈俱乐部:这是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
霜降作为秋冬交替的节气,养生应以养阴为主,顺应自然界阳气内收,阴气渐长的特点。
霜降时节,人体也应调整作息,早睡早起,减少消耗,以保存阴精,为冬季做准备。
4、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出处:《二十四节气解》
果雪儿中医妈妈俱乐部:此句描述了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
霜降时节,天气转冷,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植物上凝结成霜,标志着阴气开始凝聚。
此时养生应注重防寒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同时注意不可过度发汗,耗损身体阳气,以保持阴阳平衡。
5、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出处:《黄帝内经》
果雪儿中医妈妈俱乐部:霜降后昼短夜长,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应随之调整作息。
早卧可使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舒展,符合秋冬养阴的原则。
霜降时节,睡眠充足可缓解秋乏,提高机体免疫力,为冬季健康打下基础。
6、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
果雪儿中医妈妈俱乐部:秋季属金,与肺相应,而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省辛指减少辛味食物(如辣椒、姜、葱等),避免肺气散失;增酸指增加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醋等),有助于收敛肺气,同时酸入肝,可养肝气。
霜降时节,秋季之令,肺气盛而肝气虚,此原则对调和脏腑功能至关重要。
7、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出处:宋代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果雪儿中医妈妈俱乐部:此句描绘了霜降时节的典型景象。
霜降后,碧空如洗,寒风渐起,万物开始凋零。
中医认为,此节气燥邪当令,易导致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养生应以平补润燥为主,多食用甘润之品,如梨、银耳、百合等,以滋阴润燥。
8、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果雪儿中医妈妈俱乐部:这句谚语是讲,霜降前后是柿子成熟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多、味美。
中医认为,柿子味甘、微涩,性凉,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生津止渴、润肠通便的功效。
但柿子性凉,脾胃虚寒者应少食,避免中焦脾胃阳气受损。
9、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出处:唐代白居易《岁晚》
果雪儿中医妈妈俱乐部:此句描述了霜降时节的自然景象。
晚秋万物凋敝,又逢肺金当令,五志在悲,易引人忧思。
中医认为,此时易出现抑郁消沉等心理状态,养生应远离悲秋,学会调畅情志,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日常可揉按太冲穴以疏肝理气,调畅情绪,参加登高、唱歌等有益身心的活动。
10、霜降四防:一防秋燥,二防秋郁,三防湿邪,四防秋寒
果雪儿中医妈妈俱乐部:这一句是民间养生总结,可以作为霜降养生的全面指导原则:
一防秋燥:霜降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宜多饮水,食用甘润之品如梨、柚子、银耳等。
二防秋郁:晚秋时节草木凋零,容易使人心生悲伤、忧郁,应保持良好心态,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保持心情愉悦。
三防湿邪:秋天雨水多,易致湿邪,应多吃莲子、冬瓜、莲藕、山药等祛湿食物。
四防秋寒: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应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注意保暖防寒,尤其要护好头、脚和肚脐三处。
这四防原则全面指导霜降时节的养生实践,是中医养生智慧的集中体现。
说明:文中图片来源AI生成。
作者:果雪儿少儿中医启蒙团队敦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