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有着丰富的习俗。在饮食方面,有诸多讲究。
大寒时节,人们会吃一些温热滋补的食物。比如羊肉,性温味甘,能温中暖下、补气养血,是大寒进补的佳品。炖上一锅香浓的羊肉汤,温暖身心。还有糯米饭,将糯米煮成饭,再加上腊肉、香菇等调料,味道香甜可口,具有御寒保暖之效。
此外,老北京人在大寒这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以多种谷物、豆类、干果等熬制而成,寓意着丰收和吉祥,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在大寒饮食中,也注重食材的搭配和调理。例如,可将山药与排骨一起炖煮,山药健脾益胃,排骨提供优质蛋白质,相得益彰。
总之,大寒的饮食以温热、滋补为主,通过合理的食材搭配,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滋养身体,度过这个节气。
大寒节气里,各地农活依旧很少。北方地区老百姓多忙于积肥堆肥,为开春作准备;或者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南方地区则仍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
广东岭南地区有大寒联合捉田鼠的习俗。因为这时作物已收割完毕,平时看不到的田鼠窝多显露出来,大寒也成为岭南当地集中消灭田鼠的重要时机。
除此以外,各地人们还以大寒气候的变化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情况,便于及早安排农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广西)、“大寒见三白,农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丰年”(贵州)、“大寒无风伏干旱”。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
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