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元节时间及由来,揭秘这一传统节日的奥秘

中元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日。

它的由来可追溯到古代对祖先的祭祀传统。古时人们认为七月是鬼月,这一天地府之门打开,鬼魂会回到人间。所以中元节是为了祭祀祖先、缅怀逝去亲人而设立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水果、糕点、酒水等,摆放在祖先的灵位前,焚香祷告,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同时,一些地方还会举行放河灯的活动,将一盏盏点亮的河灯放入河中,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让其灵魂得以指引。中元节不仅是一种祭祀活动,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方式,让后代铭记祖先的恩德,珍惜当下的生活。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死的思考和对亲情的眷恋,在中华文化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于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中元节时间及由来,揭秘这一传统节日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