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认为,瘦人宜补血,旁人宜补气。对于瘦人而言,他们往往体内血液相对不足,气血运行可能不够顺畅,导致身体呈现出消瘦的状态。通过补血可以滋养脏腑、濡养肌肤,改善瘦人的体质,让身体更加充盈。
而旁人,这里的“旁人”通常指一般体质较为正常或稍弱的人群,宜补气。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补气能增强机体的功能,提升正气,抵御外邪入侵,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补气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如食用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黄芪、党参等;也可以通过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总之,中医的这一观点是基于对不同体质人群的特点和需求的认识,通过补血或补气来调整身体的气血状态,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它体现了中医个体化诊疗的理念,对人们的养生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专家指出,不同体型的人虽然具有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生理特点,但通过适当的养生手段可以使机体处于更为平衡的状态,否则就容易出现病理状态。
例如,从中医理论上说,胖人大多阳气偏虚,体内有痰有湿,动作较缓,不大喜欢活动,活动时容易肢体疲乏困重,这类人容易罹患动脉硬化、中风、冠心病等疾病。
瘦人则往往阴虚火旺,敏捷好动,有时容易亢奋冲动,易患失眠、口腔溃疡等疾病。
因此,中国俗语就有“肥人气虚,瘦人血虚”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