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每年 3 月 5 日或 6 日,太阳到达黄经 345°时为惊蛰。
惊蛰时节,天气渐暖,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故有“惊蛰”之名。
在习俗方面,“打小人”是惊蛰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用艾草等物品驱赶身边的小人,以祈求生活的安宁和顺利。还有吃梨的习俗,“梨”与“离”同音,寓意着远离疾病和烦恼。此外,春耕也在惊蛰时节逐渐展开,农民们开始忙碌地翻耕土地、播种作物,为新一年的丰收做准备。
惊蛰的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在感受季节变化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农俗: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