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如何正确依病配药煲汤。
在中医的理念中,依病配药煲汤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调理方式。比如对于感冒发热,可选用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材,与鸡肉一同煲汤,能帮助发汗解表、清热利咽,缓解感冒症状。若是脾胃虚寒,白术、茯苓等健脾益胃的药材便是良选,搭配排骨煲汤,可起到温中散寒、健脾止泻的作用,改善脾胃不适。对于咳嗽痰多,川贝、桔梗等止咳化痰之品与猪肺煲汤,能润肺止咳、祛痰平喘,减轻咳嗽状况。在配药煲汤时,需根据病症准确选择药材,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过量或配伍不当。同时,要注意煲汤的火候和时间,以充分发挥药材的药效,让汤品既美味又能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通过依病配药煲汤,我们可以利用中医的智慧,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教你如何正确依病配药煲汤
山药、芡实
二药性味甘平,有健脾益肾祛湿作用,煲汤时可少佐陈皮以行气,其用量为15~30克,适用于脾胃稍虚、大便软或偏烂者。
沙参、玉竹
性味甘平偏寒,有滋阴润肺养胃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大便偏干或有少许咳嗽、口干者,用量为15~20克。
龙眼肉、百合
龙眼肉性味甘温,有补心脾、益气血之功;百合味甘微寒,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作用,二药配伍煲汤适用于久病体虚、失眠健忘者。龙眼肉可用10~15克,百合则可用量稍大约15~30克。
石斛、枸杞
石斛味甘微寒,有养胃生津明目之用;枸杞其性甘平,滋肾补骨明目,适用于久病体虚或肝肾阴虚,而见口燥咽干、头晕目眩、眼涩、腰膝酸软等。枸杞子用量约15~20克,石斛15~20克。
罗汉果、甜杏仁
罗汉果其性甘凉,可清热润肺、止咳通便;甜杏仁又称南杏,其性苦微温,有小毒,可滋润养肺通便。适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者。罗汉果用15~30克,或1~2枚。甜杏仁有小毒,用量为3~6克。
玉米须、赤小豆
玉米须味甘淡平,可利水消肿、清肝胆湿热;赤小豆性味甘酸平,有利湿消肿之用。适用湿热证之脘腹胀满、纳减尿少或水肿等。赤小豆用40~60克,玉米须可用20~30克。
以上药材可加入排骨、瘦肉或鱼适量煲汤,避免用脊骨与长骨,以免油脂较多不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