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被脾虚困扰半年,我靠每天“揉脾经”这条线,整个人都舒坦了!

网友留言分享,半年前整个人状态非常不好,进食很少,肚子却老是发胀,早上醒来觉得没睡够,脸色蜡黄,舌头又肥又大还有齿痕,试过好多办法,效果都不怎么明显,可能和我平常饮食繁杂、睡觉很晚相关,之后我每天花一点儿时间推按脾经线,脾胃才慢慢觉着通顺了些,今天跟大家简单分享这段经历。

传统观念认为,脾胃是后天根基,《黄帝内经》说道“脾主运化”,也就是脾能够把食物转化成气血营养,还能够调节体内水液,要是脾的机能衰退,人自然会觉疲倦、肚子胀、身体发重。

脾经犹如脾在身体外部的一条通道,通畅时气血运行顺畅,若堵塞则功能易出问题,我主要坚持推按从脚到膝盖的这一段,每天用时五分钟,仿佛使堵塞之处得以调畅,让气血能够重新流动。

需留意的主要是太白、公孙与阴陵泉这三个位置,很多人表示按完之后感觉舒适,无需记一整条经络,只需将关键置于这些点便可以。

先做准备,坐下后将一只脚的脚踝搭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呈4字形状如此一来,脚内侧与小腿内侧便自然显露,操作时不费力气。

太白穴于脾经中称为原穴,可作为调动脾经气血的一个关键部位,其位置处于脚内侧,大脚趾根后面下方的凹陷之处,按压时会有酸胀之感,起初按揉此处时,感觉僵硬,且稍有疼痛,大约脾胃不太通畅

按压时不要只当作一个点来按,要想到这是启动脾经的入口,用拇指轻轻点下去,然后慢慢加大力度,达到酸胀且舒适的程度就可以,保持这个力度,在小范围内画圈揉动大约一分钟,揉完会感觉轻松一些。

接下来谈谈公孙穴,此乃脾经之络穴,与胃经关联甚密,日常若觉肚子胀气、进食不消化,可多按揉此处,其位置较易找寻:于太白穴往后一个大拇指宽之处,在脚内侧凸起骨头的下缘。

以拇指于太白处稍用力推至公孙,往返十来下,接着深深按下,同时配合勾脚尖、绷直脚尖,边动边按,效果更佳,若饭后肚子胀或没胃口,揉揉此处,会感觉肚子里好似有气在游动,胀的感觉或许会稍减

第三个要点是阴陵泉,它处于脾经之中,属于合穴,能够助力身体运化多余的水湿,脾虚之人身体内容易滋生湿气,便会出现身体沉重、不清爽的状况,此穴位恰似为身体祛湿之处。

膝盖内侧横纹末尾往下,摸到骨头内侧的凹处,用拇指或指关节深按进去,会有显著酸麻感,有的时候还能传至脚底,维持按压力度,轻轻上下左右拨动,揉散可能存在的小疙瘩,连续一到两分钟,按完后我自身感觉小便更加通畅,身体也没那么沉重,或为湿气运转的体现。

这三个点连起来正好连成了脾经在小腿至足部的主线

以拇指从太白起始,顺着脾经缓缓推至阴陵泉,找出途中有酸胀感的点或小结节,对这些部位多加留意,时长约30秒。

太白揉一分钟,使气血开始运行,公孙揉时配合动脚一分钟,以解决肚子胀的问题,阴陵泉深按再拨动一分至一分半,助力身体去湿气。

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从脚踝内侧向上推至膝盖,连着推几次,使整条经络得以放松。

对我自己来说,坚持推这条脾经线确实带来一些变化,大约一周,清晨醒来,精神佳些,肚子变松软,身体也没那般沉重,当然,每个人体质不同,我的感受仅作为一种参考。

每日花费五分钟,或许你也能体会到脾胃舒适后的轻松,身体顺畅了,人也随之惬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被脾虚困扰半年,我靠每天“揉脾经”这条线,整个人都舒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