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视频 | 章乐
编辑 | 袁月
作为一种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认知障碍正逐渐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隐形挑战。第20期#科普专家说慢病#特邀北京老年医院认知障碍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吕继辉,和大家一起来拆解认知障碍的早期信号并给出简单易操作的居家大脑训练法。
本期话题:认知障碍如何治疗?失去的记忆还能找回来吗?
吕继辉:不同病因导致的认知障碍,其治疗方式也存在差异。引起认知障碍的病因多达100多种,其中约15%的患者通过治疗可实现明显好转,甚至治愈。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脑积水、某些维生素缺乏、感染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只要去除病因,患者的认知功能就能恢复正常。
不过,也有部分认知障碍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例如阿尔兹海默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变性、亨廷顿舞蹈病等神经变异性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但仍可通过认知训练、物理治疗,再配合对症的药物治疗,帮助患者维持相对完好的认知功能,减缓认知下降的速度。
还有一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控制体重、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对于已被医生诊断为某种类型认知障碍类疾病的老年人,其核心原则是遵从医嘱。此外,乐观的心态也至关重要。患者需客观认识疾病,不抱有过高期待,多数老年疾病难以根治,往往需要长期控制,而坚持生活方式调整、规律服药、定期复诊,属于综合性的疾病管理措施。很多慢性疾病的核心在于“管理”,通过全身系统的管理,患者完全可以长期带病生存,相对健康地享受生活质量,且不影响寿命。
认知障碍患者从不孤单,有医生、护士、研究团队、媒体工作者,还有亲朋好友等各界力量的支持。每个人都会走向老年,若能以友善、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年朋友,尤其是认知障碍长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温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