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四类肾病患者福音 中药灌肠为肾脏“排毒引流”

每半年,家住江岸的王先生(化姓)都会准时来到武汉市汉口医院肾病内科住院——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五年。作为一名有10余年慢性肾脏病病史、常年依赖药物护肾的患者,王先生口中的“肾脏保养”,实则是医院肾病内科的特色治疗手段——中药保留灌肠。正是这一疗法,让他的肾功能指标得以稳定,有效延缓了病情进展。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脏,如同超负荷运转的 “净化工厂”:随着肾功能逐渐下降,肌酐、尿素氮等代谢毒素无法正常排出,在体内堆积,进而引发恶心、乏力、皮肤瘙痒等一系列症状。传统治疗多通过药物控制血压、血糖、降低尿蛋白,从 “正面” 延缓肾脏功能衰退;而中药保留灌肠则另辟蹊径,以 “迂回战术” 为肾脏减负——它不直接修复肾脏,而是通过肠道这一“第二排泄通道”清除毒素,为不堪重负的肾脏争取“喘息时间”。

为何选肠道?中药灌肠如何实现“毒素引流”

很多人不知道,肠道不仅是营养吸收的核心器官,更是被低估的“排泄大师”——其黏膜拥有巨大的表面积,且肠道壁布满丰富血管,为物质交换提供了天然条件。当肾脏这个 “主排污通道”功能减弱时,体内部分毒素就会渗透到肠腔,随粪便排出;而中药灌肠则主动强化这一过程,通过药液与肠道黏膜的直接作用,加速毒素“引流”。

武汉市汉口医院肾病内科采用的中药灌肠液,是经过精心配伍的复方制剂,堪称“肠道清洁工”的“精良装备”:其中,大黄作为“主力干将”,能刺激肠道蠕动、抑制肠道细菌产毒并促进排便;牡蛎则是 “吸附能手”,凭借丰富的碳酸钙成分,可吸附血液中弥散到肠道的磷、钾等物质,尤其对改善肾病患者常见的高磷血症效果显著;蒲公英、丹参等“辅助队员” 则能清热、解毒、活血,优化肠道局部环境。

而“精准投送”过程同样讲究:护士会将细软导管经肛门插入直肠,用注射器缓慢注入“温温热热”的药液;患者只需侧卧休息,尽量将药液保留30分钟至1小时以上,让肠道黏膜与药液充分“交换”。药液中的活性成分会通过肠道黏膜扩散入血调节内环境,同时吸附毒素、促进肠道蠕动,最终将“毒素垃圾”随粪便排出——如此一来,体内毒素浓度降低,肾脏负担自然减轻,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也能趋于稳定甚至下降。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中药灌肠需“正规诊疗”

并非所有肾病患者都适合中药灌肠。武汉市汉口医院肾病内科罗进辉副主任医师介绍,该疗法的核心适用人群包括四类:一是早中期慢性肾衰竭(CKD3—4期)患者,可有效延缓进入尿毒症期;二是不愿或暂不能接受透析的患者,能为其争取延缓透析的 “时间窗”;三是伴有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的患者,可辅助调节电解质紊乱;四是透析间期症状较重的患者,能作为规律透析的补充,提升生活质量。但需注意,严重肠道疾病、肠道活动性出血、严重心衰等患者,属于该疗法的禁忌症。

“中药灌肠不是‘偏方’,而是正规医院肾病内科常用的中西医结合辅助治疗手段。”罗进辉副主任医师特别提醒,该疗法有三大核心注意事项:首先,必须经医生全面评估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处方,不可自行使用;其次,它是“协同疗法”而非“替代疗法”,不能取代透析、降压、降糖等主流治疗;最后,即便部分患者可在培训后居家操作,也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精准把控药温、流速和药液保留时间。

罗进辉副主任医师表示,慢性肾脏病治疗是一场“持久战”,中药灌肠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辅助手段,能为患者多提供一种“减负选择”——其目标不在于治愈,而在于延缓病情、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如果您或家人正受肾功能减退困扰,不妨来汉口医院肾病内科门诊咨询,看看是否适合通过这一‘第二战场’,为疲惫的肾脏减减负。”

来源:武汉市汉口医院

通讯员:范倩倩 王月婷

编辑:赵雪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四类肾病患者福音 中药灌肠为肾脏“排毒引流”